3月28日,运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长三角地区)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现场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191.5亿元。
……
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今年以来,运城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上动作频频。通过强化项目支撑、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倾力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强劲有力的步伐。
“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成形成势。2024年,以“合汽生材”为代表的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围绕“合汽生材”,运城继续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合”的赛道上,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建设亚新科、阳煤千军等10个以上智能工厂,加速打造信创产业链,实现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6%;在“汽”的领域,夏县、平陆、永济汽车配套产业园聚发展,引进新能源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项目;在“生”的阵地创新突破,推进亚宝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朗致容量注射剂、华康辐照灭菌等项目,培育引进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优质企业,打造晋南新特药基地;在“材”的方面,发展碳基、铜基、铝镁精深加工等新材料产业,推动北铜新材料新建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等项目,实现链式集群发展。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运城市聚焦制造业,紧盯短板弱项,拿出实招硬招,变制造为“智造”,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增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加快山西建龙绿色低碳改造、宏达钢铁绿色低碳薄带铸轧一期等项目,提高传统工业的“含绿量”“含智量”。
着眼未来产业,运城前瞻布局。谋定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发展方向,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核心产业,加快英飞拓5G智能终端项目建设,确保鸿运智控3D智能电子触摸屏、星辰云图智能机器人等项目投产。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普及应用。
从新兴产业培育成势,到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再到未来产业抢滩布局,传统与现代交织,新兴产业与未来科技碰撞,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在河东大地徐徐展开。
山水城融合发展
绘就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高空俯瞰,滚滚黄河宛如丹青高手,在运城绘下345公里壮美画卷。10万只候鸟翩跹,给好生态“投”下宝贵一票。漫步盐湖,群山倒映,城湖相望,或见市民慢跑骑行、健身锻炼,或见游客观水赏景,132平方公里的盐湖成为大家拥抱自然的诗意栖息地。
坚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城市品质提升一体推进,运城正加快建设山水相依、水城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持之以恒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改善环境质量。运城将改造焦化、水泥等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淘汰工业园区落后燃煤设施;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拧紧入河“阀门”,所有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运行,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全部竣工、整体达效;抓好23座尾矿库污染防治,创建“无废城市”;发挥绿电资源优势,探索绿电直连、绿电产业园区试点,打造零碳低碳产业园区,布局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
持之以恒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守好绿水青山。运城着眼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滚动实施黄河流域“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和“绿满运城”一系列行动,加快中条山生态修复、伍姓湖水质提升等项目,谋划涑水河生态复苏工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新年伊始,运城市四套班子领导和110余名干部职工,齐聚盐湖北坡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用铁锹和汗水,为盐湖生态修复和城市美化增添一抹新绿。与此同时,在沿黄8个县(市),36.9万亩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也全面开始。新增人工造林1.9万亩,森林抚育1.9万亩,扩绿、护绿并举,生态家底愈加殷实。
山水是运城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做好盐湖系统治水和生态修复、“退盐还湖”后半篇文章的同时,运城深化山水城融合发展理念,对治山、理水、营城一体推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以中条山为屏、盐湖为脉、城市为核,运城从每一个细节着手,统筹推进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治理提效,高标准建设盐湖北坡廊道、盐湖与中条山过渡带,打造古今对话的城市会客厅。聚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推进水系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同时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物古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改造盐化四厂打造“河东记忆”文化地标。通过精心勾勒每一寸土地的用途,运城独特魅力持续绽放,让居者幸福、来者流连、闻者向往。
(周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