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老年人留守庭院创收为生活减负,一个增收,一个减负,接地气,有人气,为农村常住居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途径。
静乐县统筹兴业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增收与减负、户美与村美一并谋划,创新增收减负模式,率先推出了“庭院经济”。
王端庄村是静乐县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的示范样板,它的成功实践,为全县发展“四为五小”庭院经济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特色模板。
以户为基,找准发展定位。王端庄村村“两委”通过全面走访农户、多方征求意见,对全村298户农户收支现状、务工意愿、技能特长等情况综合分析、逐户研判,按照“农户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了有条件发展庭院经济的50户进行先行示范。针对各户实际,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旅游服务、电商营销等技能培训,实现群众“有意愿做、有技能做”。
以院为体,强化精准施策。在精准摸排的基础上,王端庄村制定了“有大门、有院墙、有通道、有厕所、房前有硬化、有果树、有菜地、有养殖,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储物区分离”的“八有四区”的庭院建设标准,对确定的50个院落进行统一规划、优化提升,改扩建大门27座,修葺院墙2650米,修整菜地12.8亩,改扩建养殖圈舍12处,新建改造厕所45座,硬化道路3500平方米,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配套软硬件,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以业为核,拓展庭院业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王端庄村围绕“果蔬种植、畜禽养殖、传统加工、餐饮民宿”四种主要庭院经济业态,不断探索丰富“小种植、小果木、小养殖、小加工、小餐饮”的“五小”庭院经济。发展了以种植西红柿、黄瓜、豆角等为主的小种植26户;以饲养土鸡、家兔、生猪等为主的小养殖13户;以卤水豆腐、土豆粉等传统作坊为主的小加工2户;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为主的小餐饮9户。通过“五小”庭院经济模式,真正拓宽了庭院业态,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以富为本,持续带动增收。在发展过程中,王端庄村坚持“12345”发展思路,即:聚焦带动群众增收一个目标,持续强化人才、资金两个要素,不断夯实场所、硬件、技能三个支撑,优化自主创业、龙头带动、互助代管、股份合作四种模式,实现参与劳务得薪金、提供场所得租金、龙头企业得利金、代管人员得酬金、股份合作得现金五类收益。自2021年5月份示范建设以来,发放小额信贷78万元支持庭院经济发展26户,开展技能培训4期56人次,为6户“星级示范户”发放奖励金1.2万元;餐饮、民宿、土鸡蛋、蔬菜等农特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万余元;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务工240余人次,人均增收1500元;租赁农房16户18间支付租金2.16万元;7名代管人员人均获取酬金3000元;参与股份合作的11户农户户均分红2000元;汾河文化旅游公司实现利润5万余元。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带动53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
“小庭院、大产业”。王端庄村留守老人高兴地说,庭院经济减少了生活支出成本,美了乡村,暖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