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镇河上村的麦田里,村集体联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胡波摄)
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庄,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块块良田阡陌纵横……冬日,行走在翼城县王庄镇,秀美乡村风景如画,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广袤乡村活力奔涌,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前进方向。翼城县王庄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昔日小山村今朝打卡地
红瓦杏墙、小桥流水。11月27日,恰逢周末,记者在史伯村正好碰到了几位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体验农事,在民俗体验园让城里长大的孩子近距离了解农耕文化。
据当地百姓讲,史伯村过去又叫河上村,得名于西汉时老子研究者河上公。这里也是史官之乡,走出了西周第一个史官史佚,以及晋国史官史苏、卜偃、董狐等,遂改名为史伯村。史伯村里有史家圪垯、大陵、伯墓、观象台等与史伯有关的地名与传说,现在尚存明清时期7座古宅院、3座祠堂、3座庙宇、3通古碑刻。
古文化为乡村增添了新动能。近年来,史伯村围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通过打造史伯与“和”文化暨乡村旅游品牌,举办美食节和研学游等活动,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旅游示范村的蜕变重生。该村通过开放民俗体验园、史伯“和”文化展馆等,每年可以为集体增收5万元,这里还是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清廉讲堂,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火起来,如今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史伯村村委会主任薛强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史伯‘和’文化为核心,丰富拓展旅游新业态。希望经过3年至5年努力,我们村文旅发展全面提质,文旅融合更加出彩,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乡村产业旺致富有希望
眼下正是冬季果树修剪的关键时期,在鄢里村李祥家的果园里,邻近几个村的果农们聚精会神学习果树壮枝促优新技术。鄢里村种植苹果经济林2100亩,品种以晚熟富士为主,早熟有蜜脆、秦脆、华硕、红将军等系列,还建起了蜜脆、秦脆科技示范园100亩,仅苹果一项,今年果农总收入达2000万元。
“今年我家苹果丰收了,亩产8000余斤。我希望明年果子产量越来越高,突破1万斤,收益越来越好。”李祥一边干一边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不仅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发挥才智,带领村民打通创业新路的热情。
“三山四沟五道梁,瓜果飘香传四方。鄢里苹果官庄桃,新村葡萄腰庄枣。弃里核桃王璧梨,史伯柿子红了皮。孝义红薯辛安葱,丹朱辣椒红彤彤。欢迎大家到我们的直播间下单抢购。”在翼城县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村官们正直播销售当地的苹果、梨、辣椒等农特产品。
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翼城县为青年创业人才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在这里开展人才培训、直播带货农特产品,将村里的农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丹朱村大学生村官马浩然今年30岁,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他说:“明年我们村计划扩大种植500亩辣椒,打造千亩辣椒产业园区,发展观光采摘业,在辣椒烘干的基础上延伸出辣椒酱、辣椒食品等衍生产品,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汗水带动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