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国共产党太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新提质、内外兼修,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就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近年来,太原持续开展全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覆盖率达到43%,构建起了山城交融的生态格局。西山的生态蝶变过程,就是太原全域治山的一个缩影,让生态绿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亮丽底色。
用“绿色之笔”绘就太原生态底色。国土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西山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余万亩,建设了17个城郊森林公园,西山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样板。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要以扩绿和经营双提质、东西山林区和自然保护地双升级为主攻方向,扩绿、补绿、护绿三管齐下,不断延伸太原“绿色版图”。
用“修复之笔”绘就太原生态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西山地区由于超强度开采等原因,形成了约11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曾经破坏严重、满目疮痍。2006年,西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启动,两年内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清除煤场、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治理破坏面1万余亩。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以系统观念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全市生态安全屏障。
用“发展之笔”绘就太原生态底色。西山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和绿色转型发展,探索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同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西山示范区正建设国际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奋力打造文旅产业主引擎。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效益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全体市民共同努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铺就太原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绿色”底色。
来源: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