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祠院,迎面是献殿,献殿也是“明三暗五”,殿内供奉窦鸣犊坐塑像一尊。在窦犨塑像的左侧,立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据说当年窦犨就是在这棵梧桐树下自刎身亡的。树干锃光发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以求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树便被人摸得光彩照人,被称为“神龛梧桐”。殿内设八卦斗拱藻井,藻井下层设有神龛,整个藻井制作考究,造型华美,是元代不可多得的木作实物资料,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窦祠右侧有古阳曲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地下水喷涌而出,汇而成潭,冬温夏冷,故名“寒泉”。泉旁有小庙,刻“灵泉”二字,可惜泉水现已枯竭。
窦大夫祠建筑造型美观,结构精巧独特,巍峨壮观,祠中古树参天,红墙碧瓦,祠前可观赏烈石口汾水的旖旎风光,祠后是二龙山,山上清松翠柏,百花争艳,是登山锻炼的好去处。
曾经的窦大夫祠不仅有内八景之说,分别是:“鼓楼石柱”“神龛梧桐”“石洞出檐”“明三暗五”“香台砂座”“红马出祠”“二郎手印”“透明神碑”等八景。如今只留有“鼓楼石柱”“明三暗五”“神龛梧桐”“透明神碑”。而且还有外八景,分别是“烈石寒泉”“山腰佛龛”“烈石山口”“徽宗灵泉”“堰阁清浊”“汾河夕照”“戏台楹联”“西山石窟”。这些景观,大多已不复存在,幸存下来的也非昔日气象了。然而,几经保护的窦祠仍然是文化厚重、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