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同市浑源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北岳恒山、悬空寺这两处享誉国内外的名胜古迹。然而,这个小县城却是一处藏宝地,曾是皇家寺院的永安寺就坐落于此。寺中不仅有中国唯一的传法正宗殿,殿内还藏有罕见的元代水陆壁画,800多个人物将儒、释、道三教汇合一殿,堪称“中国古代宗教人物的图像大全”。此外,当地打造的浑源古城将永安寺、圆觉寺、浑源州署等文旅地标串联成片,让浑源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本期带您走进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城,畅游古城看古寺,一探元代水陆壁画的精妙,开启一场随心随性的城市“慢旅”。
传法正宗殿
永安寺多次增建规模空前
走进浑源县城内东北隅的鼓楼北巷,规模宏大壮观的永安寺就跃入眼帘,当地人称其为“大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大永安禅寺铭》记录,永安寺最早建于金代,因火灾被毁,元代初期在废墟上重新建造,后经历元代3次增建,使其规模空前。
永安寺主要为三进院落,从南到北分别是山门、天王殿、传法正宗殿及东西侧殿和钟鼓楼。山门殿顶的琉璃很特别,正脊脊刹的黄绿蓝琉璃二层小楼阁装饰物为景教标志。
传法正宗殿是在元代增建的。据《浑源州志》载,传法正宗殿,殿身高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上的原有塑像已毁,上覆黄色琉璃瓦,堆花脊饰。殿内明间梁架间雕有天宫楼阁和天花藻井,均为元代遗构,在山西尚属罕见。此外,大殿檐下正中挂有木雕匾额,写有“传法正宗之殿”六个大字,是元代初期著名书法僧人雪庵和尚的亲笔手书。据说,这六个大字为雪庵绝品,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圆觉小寺留存古代风向标
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城,历史悠久、文物荟萃。这里有名山名寺、有古长城、有古塔古墓、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风味小吃,因底蕴丰厚、气候凉爽、旅游要素齐全而备受游客青睐。不仅恒山、悬空寺两大景区的游客接踵而至,浑源古城内的永安寺、圆觉寺、文庙3处国保单位,浑源州署、麻家大院等众多遗存及入夜时分的古城夜景和传统演出,尽显古城万种风情,也备受游客喜爱。
既然永安寺被当地人称为“大寺”,那么当地一定有一座“小寺”。位于浑源古城内的圆觉寺俗称“小寺”。据记载,该寺建于金代,寺内木结构建筑已全部拆毁,现仅存金代砖塔一座。
砖塔全称为 “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塔高九层,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均无级可攀。塔顶立有铁制的“翔凤”,随风旋转不息,当地居民还把它当成风向标,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候风仪实物。
塔座有上下两道堂门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满砖刻浮雕,总共3组,其中有舞乐人像40个,有的作长袖舞,有的作长绳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敲羯鼓吹羌笛,姿态各异,逼真动人,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具有一定价值。
浑源州署
浑源州署成文化地标
春节期间,经过多年建设打造的浑源州署开“衙”迎客,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这一集浑源文化展示、衙署场景演绎等全方位、多功能文化体验景区的建成,浑源古城的文化内涵、历史情怀、人文精神得到显著提升,浑源在高质量推进文旅振兴的宏图中又增添了一抹浓烈的色彩。
浑源州署是目前我国北方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独具特色的明清风格州衙建筑,是浑源古城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定位为辽、金、元文化背景下“聆听浑源文脉、感观浑源文化、体验州署文化”的文旅项目,是展示明清州衙建筑形制布局,展示非遗、饮食、军事、商贾、民俗等浑源诸多文化元素,使其在文物保护基础上更有效地实现文旅融合,让浑源古城与北岳恒山、悬空寺两大景区南北呼应,打造城市“慢旅”的主要节点。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打造和发展,除了浑源州署,浑源古城内能够展示浑源地域文化的地标承载物已鳞次栉比。依照民国时期浑源传统手工艺人形象,精心设计了 “钉绱鞋”“大碗茶”“货郎担”“推碾子”等特色人物铜塑像,根据古城维度和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把北岳恒山元素融入到路灯、墙砖、地砖等细微处,于一点一滴中展现浑源的厚重底蕴;在清代民居建筑群落麻家大院里,已开放的浑源民俗风情展厅、浑源青铜器展厅、麻氏家族展厅等展厅,诠释了浑源的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这些文旅地标,与古城内的永安寺、圆觉寺、文庙等经典古建串联成片,让古城内多元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恢弘交错。
融合恒山文化元素,再现浑源古城风貌,如今的浑源县城已打造成为游、购、娱一体式旅游目的地。
来源: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