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加大人工湿地建设力度,先后完成总处理能力5万m³/d的两期人工湿地,对涑水河上游来水处理达Ⅲ类后排入涑水河。永济市人工湿地位于伍姓湖入湖口,该工程实施后,使涑水河进入伍姓湖的水质得到有效净化,对涑水河入黄国控张留庄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起到积极作用,净化后的中水还能为伍姓湖提供优质水源补充,进而改善伍姓湖水体水质,修复伍姓湖水生态环境,保障涑水河下游农业用水安全,促进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该项目施工负责人张敬红告诉记者:“前期经过处理的一级表流,沉淀进入有植物和填料的潜流区,对水质进行净化,再经过潜流湿地治理之后,流入表流湿地,经过沉水植物分解,达到对水质净化的目的。”
到“十三五”末,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环境质量逐步向好,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到66.7%,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部消除,实现历史性突破。
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赵亮介绍,今年以来,我省把工程治理作为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关键之举,谋划了十大工程280余项子工程,目前,已先期开工118个项目。在水资源方面,依托水网工程建设,结合水源涵养和中水回用,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在水环境方面,深化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系统治理;在水生态方面,实施河道、岸线生态修复治理,打造生态廊道。浍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牵引性工程正在加紧推进。省生态环境部门将按照工程推进机制,强化过程管理、突出全程跟进,确保各项工程高质量推进完成。
坚持治管并重
向环境监管要成效
在加强工程建设,加快补齐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短板的基础上,我省坚持治管并重,向环境监管要成效,确保母亲河水质。全省各级各部门一个断面一个断面“定方案、明措施、抓落实”,通过“查、测、溯、治”,拉网式排查出入河排污口5847个,全部追溯源头、实施分类整治、补齐治污短板,累计投入180亿元,实施各类水污染治理工程1240余项。
赵亮介绍,我省实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日预警、周研判、月通报机制,针对超标断面及时响应,精准应对。坚持“查、测、溯、治、管”思路,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体”全链条监管体系。重点针对汛期污染强度高的突出问题,要求各地汛前实施管道清淤,雨期发挥进水调节池调蓄作用,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限期整改突出问题,巩固治理成效。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科学优化水资源调配,保障汾河入黄口生态流量。
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黄河流域参与评价的58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Ⅰ~Ⅲ类)断面48个,占比82.8%,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持平;无劣Ⅴ类水质断面,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持平。
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引领倒逼作用,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两高”项目分类处置,严禁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推动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发展。
泛舟大河里,渺漫连云霞。哺育华夏的黄河流域正变身为风景秀美的生态画廊,三晋儿女将继续书写更多“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