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市场可谓重新迎来春天,山西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2023春节假期旅游共接待国内游客1907.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亿,迎来开门红!
来山西旅游成为了众多游客的选择,而如何更好地保护“本土文化”则成为了关键。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此次共有五个生态保护区通过验收,其中包括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
官网截图
据悉,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2个保护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是山西省唯一在列的保护区。这里地处山西省中部,包括晋中市所辖全部的11个县(市、区),太原市所辖小店、晋源、清徐、阳曲4个县(区),吕梁市所辖交城、文水、汾阳、孝义4个县(市),共计19个县(市、区),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627万。
保护区以“一带(农耕文化带)一廊(晋商文化走廊)一区(方言文艺区)一圈(节庆文化圈)”为鲜明地域特色,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现有国家级名录项目38项(保护单位46个),内容涵盖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术界一致认为,该区域的历史典型性、资源多样性、遗存传承性,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
除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外,此次获批的还有四个生态保护区,分别是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
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12个)
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区:福建省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2007年6月获批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获批保护区。
2、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区: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2008年1月获批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获批保护区。
3、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2008年8月获批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获批保护区。
4、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松潘县、黑水县,平武县),2008年10月获批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获批保护区。
5、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0年5月获批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获批保护区。
6、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地区:浙江省象山县),2010年6月获批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获批保护区。
7、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地区:山东省潍坊市),2010年11月获批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获批保护区。
8、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2023年1月获批保护区。
9、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2023年1月获批保护区。
10、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2023年1月获批保护区。
11、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2023年1月获批保护区。
12、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2023年1月获批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