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生长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屏息凝神,勠力加快前沿技术攻关;开发区内,高技术项目聚势成群,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产业一线,新应用场景层出不穷,贯彻新理念实效明显……放眼三晋大地,全省上下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要求牢牢抓在手上,体现在转型发展实践中。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山西而言,尤为重要。
2023年是山西新兴产业“向下扎根”的一年,也是“向上生长”的一年。山西华钠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开工,特钢产业链钢材配套深加工项目开工,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种业繁育基地项目开工……全省“三个一批”活动进一步“大抓项目、大抓转型、大抓发展”。
1月16日,全球最大的单体铜箔制造基地之一——太原惠科20万吨电子铜箔(一期)项目在大盂产业新城投产。项目从招引签约、证照手续办理到建设完工投产仅用时305天,全流程、全环节依规高效,见证了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的“山西速度”。
抢开工,赶进度,全省大项目好项目峥嵘间展现轮廓——晶科能源第一条生产线基桩工程等已经完成,拉棒、切片等车间也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山西中来“年产16GW单晶高效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全部建设完成,从基建期转向运营期;泰山玻纤年产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7月首条生产线将建成试生产,全球首座玻纤行业“灯塔工厂”指日可待……
我省全面打造轨道交通、智能煤机、铸锻造优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新能源装备、机器人3个新兴产业集群,做大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盈利水平高的装备制造重点企业。
在聚焦创新性和成长性的同时,新兴产业“先天”具有资源集约、绿色低碳等显著特征。2023年,我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较上年增长65.6%,规上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增长4倍,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产量增长80.7%……今年我省积极开展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力争在今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消费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800亿元、1700亿元、1400亿元、1100亿元。
在大同市阳高县高速飞车试验基地,高速飞车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成功完成,为后续进行更高速度试验奠定坚实基础。作为航天技术与轨道交通技术融合的典范,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已吸引高端制造、电力电子、新能源等近万家企业和团队直接或间接参与。
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我省提出,要发展高速飞车、绿色氢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努力为未来“蓄能”,实现生产力的“跃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在蓬勃生长。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智能分析、数据可视、数字协同与降本增效。生产效率提升15%,数据处理效率提升60%,问题处理时长降低45%,设备效率提升10%,品质不良同比降低10%,节省各类统计人力50%。”3月5日,在山西恒跃集团数字化展示大屏前,工作人员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些年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后取得的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出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形成基础能力跃升、特色产业集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的发展态势。
目前,我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9.3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约26.7个,进入全国前十位,提前完成“十四五”5G基站建设任务。截至2023年底,我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累计上线二级节点9个,重点服务煤炭、物流、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的1111家企业。上线节点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数字支撑。近日,继太原、大同之后,我省又有阳泉、晋城、忻州、临汾、吕梁等5个城市成功获评2023年度全国“千兆城市”。至此,全省共有7个地级市获评全国“千兆城市”。网络供给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