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代表在回答香港大公报记者关于“如何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提问时说,山西聚焦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统筹要素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制定促进对外开放“1+N”政策体系,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二是统筹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积极对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化与RCEP国家的区域合作,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对接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三是统筹“走出去”与“引进来”。用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等重要平台,实施“千企百展”行动,大力拓展海内外市场,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四是统筹“优环境”与“强主体”。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外贸企业,加快提升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国际陆港等服务功能。
杭侃代表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提问时说,云冈研究院成立3年多来,在文物保护、云冈学建设和文物的活化利用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云冈石窟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除了参观石窟本体,景区还有云冈博物馆、美术馆、院史馆。科技手段在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管理、展示利用方面都发挥着作用。我们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洞窟以不同于以往的展览方式予以呈现,可以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感受云冈石窟“真容巨壮”“穷诸巧丽”的魅力,使云冈艺术的传播,有了更多的途径,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李丽丽代表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关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问时说,从事污水处理行业10余年,切身感受到山西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为做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去年我省完成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416公里,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7.5万立方米/日。过去的汾河,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有水,平时是污水。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绿,鸟飞鱼翔。我所在的污水处理厂与电厂深度合作,除再生水供应外,污水处理后的污泥通过干化提供给电厂掺烧,节约煤炭的使用。电厂出来的蒸汽余热,厂区建设微型风机、分布式光伏,搭配储能,用“绿电”代替传统生产用电。
薛明耀代表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提问时,介绍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开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的山西实践。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5亿元,四年总计100亿元,由县级统筹用于乡村建设,鼓励引导更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相关文件提出,到2027年,在全省建成10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实现1万个左右的村提档升级;分类推进91个县(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晋城市也将在全域谋划布局、重大工程牵引、产业振兴富民、乡村治理提效四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描绘新时代的“太行山居图”。
武艺代表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提问时说,山西交控集团承担着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任务。既享受到了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便利,也积极为改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随着我省“一业一证、一表申请、一证准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等服务措施的实施和用地支持政策“23条”等政策的落地,有力提升了项目建设审批效率。省政府狠抓专项检查,推动各级各部门整改问题1437个,健全完善制度723项。省纪委监委牵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专项行动,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
山西团代表用一个个发展成绩、一组组详实数据、一个个生动故事,向现场记者展现了3500万三晋儿女在践行领袖嘱托、担当重大使命上的新作为,体现了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和开放务实的精气神。记者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一致表示,通过代表的精彩回答,看到了崭新的山西形象,深切感受到三晋大地蓬勃发展的势头,将持续关注山西、宣传山西、推介山西。(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