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广胜寺镇社会工作站社工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实现县乡村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全覆盖……2月8日,记者从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民政部门将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精心编织出一张张紧密而温馨的民生保障网,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老有所养、幸福晚年
2月1日,正月初四,乡宁县光华镇敬老院内,庭院整洁宽敞,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在院子里散步、聊天、晒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腊月二十九,我们院的40多名老人一起聚餐喜迎蛇年春节,可热闹呢!正月初一,院长组织我们唱歌,大家都热情参与。”62岁的韩富祥老人给记者讲述着自己在敬老院的幸福生活。
这是我省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人口老龄化是我省面临的重要挑战。今年,我们要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推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要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网络,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红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省民政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为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2025年,我省将健全老龄工作机制,推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各级老龄办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老龄工作政策指导,研究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三年行动方案、“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政策文件。组织实施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和“敬老月”系列活动,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据了解,2025年,我省将新建和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10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这一举措得到了太原市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赞同:“去年,我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在这里享受到更加贴心的服务。”
此外,我省还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从业人员激励保障政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精准救助、温暖人心
“多亏了政府的及时救助,我们一家才渡过难关。”近日,太原市某社区低保户李阿姨感激地说。李阿姨一家因病致贫,生活陷入困境。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及时发现并上报了李阿姨家的情况,使她获得了低保救助。
保障基本民生、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是各级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25年,山西民政部门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我们要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积极推行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群体‘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李建红表示。
据了解,2025年,我省民政部门将发动民政助理员、社会救助协理员等基层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群众。加强与医保、教育、应急、住建、人社、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长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斌表示:“去年,长治市在社会救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我们将以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聚焦救助制度短板、聚焦乡村振兴衔接、聚焦队伍建设、聚焦社会多方参与的‘五个聚焦’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量。”
此外,我省民政部门还将落实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调整确定城乡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生活保障和救助补助标准,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同时,还将畅通社会救助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
便捷高效、惠及全民
基层社会治理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我省民政部门将继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民政服务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要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监管,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李建红表示。
据了解,2025年,我省民政部门将加强地名管理,持续完善地名保护名录,创新地名文化宣传形式,积极培育地名文化品牌。加强婚姻登记服务,推动实现婚姻登记“省内通办”,方便群众办理婚姻登记业务。
此外,我省民政部门还将加强慈善事业监管力度,推动慈善组织规范运作和信息公开。开展慈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25年,我省民政部门将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作出民政贡献。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