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游泳池、水上乐园成了学生和家长纳凉嬉戏的好去处。但是,游泳场馆是公共场所,存在多种复杂的安全风险及影响健康因素,若不注意安全及卫生很可能在游泳过程中感染疾病。7月24日,太原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家长带孩子去游泳场馆游泳、水上乐园玩耍时,要注意观察场所的卫生情况,通过护眼、护鼻、护耳、护肤、护发做好健康防护。
五种疾病要防范
看似清澈见底的池水,其实隐藏着看不见的健康危机。如果游泳池消毒不到位、游泳的人过多、游泳者有传染性疾病等,就很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引起传染性皮肤病、红眼病、腹泻等方面疾病的传播流行。
手足癣及体癣。在游泳池,最容易传染上的皮肤病就是手足癣及各种体癣,这类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游泳者中也会有手癣脚气患者,就会造成游泳池水中存在各种可以感染人皮肤的真菌。另一方面,皮肤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作为皮肤外层屏障的角质层容易出现松解,这样就更容易感染真菌。
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接触患者皮肤或水被病毒污染可以造成传播,最初疙瘩是带有光泽、半球形的小丘疹,直径1毫米至2毫米,随后逐渐增大到绿豆大小,中心可呈微凹如脐窝状,表面有蜡样光泽,挤破表皮可见奶酪样或粉刺样物质。
毛囊炎疖子。因为游泳池的消毒剂不能杀灭绿脓假单胞菌,如果游泳者皮肤表面有细微的破溃就有可能被感染,引起皮肤发炎,形成毛囊炎和疖子。如果皮肤有外伤或破溃者,不建议去游泳。
红眼病。学名叫急性结膜炎,是由于细菌等有致病性的微生物感染导致结膜发炎,症状为眼睛异物感,烧灼感、怕光、流泪、分泌物多。这是由于游泳池水中含有一些没有被杀灭的微生物导致的结膜感染。专家建议,不共用毛巾、脸盆、手帕等物品;勤洗手,不揉眼睛;游泳时戴泳镜,若游泳后感觉眼部不适,可用氯霉素眼液预防。
病毒性胃肠炎。如果没有先淋浴冲洗身体就直接进入游泳池,那么平均每个人至少会带入极少量粪便进入游泳池。粪便中有大量细菌病毒,有些具有传染性,就可能造成病毒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五项防护要做好
第一护眼。游泳前,摘除隐形眼镜,最好戴上泳镜,以减少结膜炎的发生。游泳后,将眼部冲洗干净或再点一些眼药水。
第二护鼻。游泳后,用盐水洗鼻,呛水后含有漂白粉的水会将鼻腔内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鼻窦炎。游泳后,用盐水洗鼻可以有效降低对鼻黏膜的刺激损伤。必要时,还可以佩戴防护器具,防止鼻腔进水。
第三护耳。游泳前,可以用耳塞或干净的棉球塞在外耳道,如果耳朵进水,需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引起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此时,头偏向一侧,单腿站立,用力跳几下,将耳内残水甩出,再用棉签吸出剩余的水分,千万不要盲目掏耳,以免伤耳道。
第四护肤。如果皮肤状态不好,皮肤出现破损,哪怕是蹭破皮,都不建议去游泳。游泳过程中,如果皮肤变白发皱时,就要停止游泳,上岸后要尽快用沐浴露或香皂彻底洗净身体,尤其是私处,脚趾缝千万别遗漏,然后用自带的干净毛巾擦净。
第五护发。水质不好,消毒剂过多,会让游泳者的皮肤和头发干燥,可导致头发干枯变黄易断。游泳前,可以戴防水性好的硅胶帽。游泳后,马上用清水洗去残留在头发上的消毒剂。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