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禀赋,以及瑰丽丰富的气候景观。作为北方工业城市,太原与南方尤其是沿海的生态旅游城市相较,在生态环境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近些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高位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本次气候宜居城市的评选奠定了优良基础。2023年11月底的答辩会上,现场评委对太原全市上下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嬗变给予充分肯定,并打出高分。”
1月23日,提及太原市申报及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过程,太原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卢昊感慨万千。“之所以能捧回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各部门的默契协作,以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
卢昊将此次评选的全过程娓娓道来。
这个自信,我们有
2023年初,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品质提升为核心,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恰逢其时,中国气象局开始评选第五批“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58个市、县(区)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安徽省合肥市是此前唯一获评的省会城市。为了保证创建成功率,大多数地区都选择以县或区为单位申报。而已申报成功的县区,或地处沿海,或先天自然条件显著优越。
太原作为一个北方工业城市,能不能报、敢不敢报?
太原市委、市政府慎重考虑后决定——申报!并且是以太原市城区为单位整体申报。
这个决定的背后是十足的底气!
盘点“家底”,太原市地处暖温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先天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舒适性众所周知。太原市的气象景观也丰富多样,雾凇、云雾、霞光等气象景观绚丽迷人,奇峰、河湖、林草、温泉、溶洞等自然景色丰富多样,名山、石窟、寺院、庙宇、名人故居等人文历史景观底蕴深厚。就连曾经的生态环境短板,也已彻底蝶变。
近年来,太原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绿色美丽宜居省城。
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东西山构筑起壮丽“绿屏”,汾河两岸美景如诗如画,家门口便可见“绿如海、花如潮”盛景……
气候宜居禀赋、气候舒适性、气候生态环境、气候景观等,对照申报条件,我市条条符合!
99页报告,撼人心
卢昊手中,是厚厚一叠申报工作报告。翻开看看,一组组柱状图和扇形图、一串串数字,精准而耀眼;或平实或诗意的文字、明媚大气的照片,真实又动人……这份信息丰富的报告,是一座气候宜居城市的“说明书”,更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此次申报工作由太原市气象局主要承办。太原市气象局从各城区收集整理了近30年的气温、降水、湿度、风速、雷暴、冰雹、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近5年生态环境、林业和旅游等多行业数据,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但收集的各类基础数据多达几十万条,需要进一步对比、统计。为此,太原市气象局自编了Java和Python程序,经过反复梳理、拆分、分析,逐渐形成一个个清晰、明确的评价指标。最终,从气候宜居禀赋、气候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气候景观、气候不利条件5大类41项,详细介绍了太原的气候宜居性。
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卢昊多次受到震撼。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太原人,卢昊对小时候的汾河记忆犹新。河滩片片污泥,周边杂草丛生。黑色河水时常混着油污,河流上方的天空,总是雾蒙蒙令人压抑。而随着近年来我市实施生态治理,汾河景区“一泓碧水穿城过,两岸锦绣入画来”的迷人画卷徐徐展开。在整理数据过程中,卢昊看到一组组令人惊艳的数据,见证着那迷人画卷背后无数人的默默努力。
“近5年来,太原市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8年的47.8%增长到2022年的68.2%;全市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1239个/立方厘米,空气清新;截至2022年,太原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6117.2公顷、绿化覆盖率44.77%;太原市城区已建成439个城市公园,在《中国主要城市公园数排行榜》中以数量居于榜四,高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精准的数据最具说服力,心怀感动与使命,申报团队精心整理出这份沉甸甸的申报工作报告,长达99页。
积力所举,无不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积极打造“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品牌,深挖太原市优良气候资源,丰富太原气候宜居内涵,持续提升太原宜居宜业城市形象。
在申报工作中,负氧离子观测数据至关重要。但当时我市没有符合统一标准的负氧离子监测站点,只好采用晋祠的微型负氧离子社会站2019年-2020年的无质控数据。专业设备“缺席”,很可能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产生不利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选址,最终在龙潭公园、晋阳湖公园等20处人流密集、气候特点代表性强、符合要求的地点建成监测站。市园林局对负氧离子监测站协调安装、维护保养给予大力支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保障中心等部门为评审报告编撰提供翔实的历史监测数据。政府协调有度,部门间合作共创,为申报工作的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令卢昊难忘的是,申报工作不仅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重视,老百姓也以朴实的举动表示支持。
在龙潭公园建设负氧离子监测站时,一位七旬老人好奇地上前询问。得知我市要申报气候宜居城市,老人特别激动。“哎呀,这是大好事儿呀,咱太原的变化太大了,空气好、景色美……”说着,老人就要拿起铁锹帮忙。
卢昊婉言谢绝了老人的好意,但对方热情参与的主人翁精神却令他至今难忘。“咱太原人,把城市的事儿当成自己的分内事!上下团结一心,申报还能不成功?”
根据监测,我市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1239个/立方厘米,达到优秀标准,监测到的负氧离子浓度在夏季一度高达2500-3000个/立方厘米。
经过重重评审,我市以绝对优势进入复审。去年11月,市领导带队参加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复审会。面对评委近乎“严苛”的提问,申报团从容作答,讲述了我市作为一个北方工业省会城市,如何在承载政治、经济、人口等多方面发展重任的同时,克服种种困难,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关停污染企业,整治生态环境的艰辛过程以及取得的亮眼成绩。
这座城市真实而质朴的奋斗故事感染了现场评委,专家纷纷打出高分,对太原市委、市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投入和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太原获得了“中国美丽城市”“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旅游城市”“全国美好城市”“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国首批绿色出行达标城市”等诸多国家级城市荣誉。如今,入榜“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意味着太原生态宜居建设迈上新台阶。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荣誉的获得,为我市迎来发展新契机。发挥好气候生态品牌示范效应,将气候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绿色生态发展红利,将助推太原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征途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