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优化提升文旅供给,集中力量打造旅游热点门户,梯次培育“9+13”龙头景区,实施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破零行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动10个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康养集聚区和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及创建单位建设。
体育服务: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增强汾河龙舟公开赛、太原马拉松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等赛事吸引力,提升运城圣天湖、晋中云竹湖国家体育旅游基地品质。
养老服务:实施城乡养老幸福工程,新建改造50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利用现有乡镇敬老院场地和设施新建改造100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施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改造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重点提高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水平和能力,对80周岁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补贴餐费。
托育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做好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
家政服务:鼓励引导家政从业人员进社区,积极参与居家老年人照护服务,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婴幼儿照护提供有力支撑。打造本土家政品牌,做优龙头企业,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
房地产业:规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帮助城镇困难群众解决基本住房。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太原市、大同市和其他有需求的城市加快发展配租型保障性住房8308套,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支持太原市率先探索发展、规划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4000套。
培育服务业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服务业品质提升。深入开展标准体系提升行动,健全科技服务、绿色金融、现代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现代商贸、文旅融合、体育休闲、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标准规范。
强化服务业数字赋能。开展算力基础强基工程和算力产业强链工程,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数字金融、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在线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在线新经济。丰富“数字+生活服务”业态,在商贸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推进数字化应用,拓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场景。
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我省制造业企业争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有机旱作·晋品”品牌。
促进服务业绿色转型。丰富绿色服务供给,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有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绿色物流,推进流通环节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转型,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应用。
提升服务业开放能级。积极申建自贸试验区,建成中国(山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服务贸易发展,培育文化、数字、中医药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认定一批省级服务外包试点城市,积极申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动太原、大同、运城跨境电商综试区提档升级。
我省将开展消费提质增效、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多式联运发展、金融服务业提质增效、房地产业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数字产业发展、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文旅体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业聚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等十大行动,以精准有力举措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