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可忙坏了阳曲县东黄水镇河上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拴旺。村里要建全自动化豆制品加工厂,连着几个月,他都盯在厂子里。“这是村里人将来的钱袋子,可不敢大意。”赵拴旺笑着说。
阳曲县东黄水镇的豆腐、豆腐干很有名气,豆腐干还是太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工艺由清初传承至今,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独具地方特色与民俗优势的特色产品。河上咀村一直有手工做豆腐的传统,曾一度有20多家豆腐作坊。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制作成本的增加,手工豆腐作坊越来越少。今年年初,东黄水镇与各村商议,制定要推动重点工程,河上咀村“两委”去年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四议两公开”等形式,综合村民的意见,提出想建设一座豆制品加工厂。村里的想法得到镇党委的认可,并决定由西殿、马驼、范庄、水泉沟、吉家岗5个村以壮大集体资金入股,河上咀村村委会负责运营。这样,既扩大了豆制品加工厂的规模,又增加了受益群众范围。
通过反复考察,河上咀村决定购买北京一家公司的全自动生产线。
赵拴旺介绍,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有生浆工艺制浆系统,6个浸泡斗,可满足预计一天的生产量。有4个磨,泡好的黄豆沿管道依次从1号到4号磨机,然后再回到1号、2号,最终从2号出浆,精磨6遍,这样能保证豆浆更加细腻。“无论是制作豆腐还是其他豆制品,磨豆浆是头道工序,也是最主要的工序,这套设备还采用了陶瓷磨刀,可以低温研磨,不损耗豆子的营养。而全自动微压煮浆系统则通过压力,让豆浆达到106摄氏度,也彻底解决了手工作坊豆子磨不净、豆浆熬不熟的问题。”赵拴旺说。
此外,这套设备全程由电脑控制,人工只负责检测机器是否运行正常,整个生产过程需要8个小时,可科学精准地测算时间、浓度等各项指标,安全卫生。制作好的豆腐直接送入冷库,降温、定型后就可进入市场,避免传统工艺依靠泡水降温,致使豆腐口感不佳、发生变质等情况。
“仅设备就投资100多万元,还有豆腐干制作系统,可日加工黄豆6000斤,日产豆制品1.5万斤。”赵拴旺自信地说,这套设备在全山西都是最先进的。
加工厂坚持环保原则,使用由秸秆等加工而成的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能源,设备节水性能好,还配套有污水处理系统,可实现污水零排放,无论对生产的节能降耗还是对村子里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是有益的。
前段时间,村里贴了一张“招贤榜”,择优选聘加工厂厂长,这也是村“两委”经过认真考虑的结果。厂子建起来就要严格按照市场规律管理,不夹带人情世故,让厂子尽快走出一条适应市场需要的路子。
现在,厂子已开始试生产,村里有10多位村民走上生产线,在机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边学边干。赵拴旺对加工厂的市场前景很是看好:“东黄水的豆腐、豆腐干不缺销路,在周边一直都很有名气,我们打算前几个月做些促销活动,让更多人先尝尝自动化生产出的东黄水豆腐、豆腐干。”他的计划是,迅速占领阳曲市场,并进入太原市区北部的市场,让东黄水豆腐的名气叫得更响,前期年收益达到100万元。
河上咀村也围绕豆制品加工厂,想好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河上咀的豆腐不仅是因为当地的水好、人员技术好,还有当地生产的黄豆好。他们将按照加工厂的需要,在本村及周边村开展订单式种植,做到用本地豆子加工生产豆制品,进一步提高品质和口感。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也是村子的目标,“加工厂运行正常后,我们也将认真考察市场,自己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这样既可降低加工厂运行成本,也可解决周边村庄的秸秆问题,一举两得。”赵拴旺对未来充满信心。
东黄水镇党委书记黄根锁说,这个项目的建设,让原来的零散经营变成了集体经营,大家抱团闯市场,做大做强豆制品产业,叫响品牌,增加村民集体收益,也告别了散乱污的行业乱象,美化了村庄环境,从多方面发力推动乡村振兴,打造这类型项目,也是东黄水镇谋划发展的方向。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