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文博行业活动主题是“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围绕活动主题,大同市推出众多活动,通过展览、展演展示和讲座等形式,向市民游客展示大同近年来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成果,普及相关知识,不断提升全社会关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用文化遗产讲好“大同故事”。
共赴非遗之约
日前,“传承千年文化瑰宝”大同非遗展在大同市美术馆6号展厅开展,50多个非遗项目200件非遗精品,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古都大同非遗魅力。
展览中,300多个品种的大同铜器,以光泽明亮的外形、富丽堂皇的色彩、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地方艺术特色,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表”,一个个文字仿佛诉说着作为北魏故都的大同那一段走向民族交融的灿烂历史。
本次展览由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同市美术馆、大同市文化馆、大同市非遗保护协会承办,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展示的作品既有盘扣结艺、绳艺、柳编、金属丝编织,也有剪纸、木雕、皮雕、砖雕,还有泥塑、面塑、绢人及蝶式画、葫芦烫画、麦秸画等,作品极具个性,特别是非遗传承人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创新手段不断延伸创作,令人眼前一亮。展览不仅展现了大同非遗人的匠心和智慧,更展示了大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令人叫绝的非遗技艺。
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菅盛毅说,目前,大同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6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8名。这些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已成为大同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云冈康氏绢人”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邬洁依据传承脉络,设计开发云冈绢人非遗文创产品,现场展示的绢人做工精细,韵味别致。她还多次应市雕塑博物馆之邀,在“不期而遇——博物馆系列公开课”向市民游客深度讲解大同绢人传统工艺融入生活的无限趣味。
另外,按照省文旅厅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工作部署,活动将持续至7月中旬。大同市将陆续举办“荣耀非遗”非遗之夜颁奖晚会和“雅赏非遗”作品展、“图赏非遗”图片展、“乐舞非遗”展演、“乐购非遗”购物节、“乐玩非遗”体验活动。在暑期旅游市场旺季之时,通过一系列非遗活动,让来同游客沉浸式体验大同非遗魅力。
共享保护成果
文物赋彩,彰显自信。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冈研究院和市文物部门从文物增强文化自信、文物点亮人文城市、文物助力乡村振兴等不同角度,探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各县区文物部门组织文物惠民活动,向市民普及文物保护基本常识。
市雕塑博物馆馆长张万军说,6月7日起,“探索历史的深度,体验文化的广度”——大同市雕塑博物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端午节主题活动启动。6月8日,“重圆的宝物”体验活动在市雕塑博物馆西厅一层8号展厅举行,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文物修复课程和材料包,尽可能地还原文物修复工作现场,让参与者通过修复不同类型的文物,深入了解文物修复的奥秘,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温度。同日,在市雕塑博物馆二层文化长廊,“传统纸鸢”非遗手工体验让参与者学习制作传统风筝,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