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抗战,太行根据地成为华北抗战文化中心。一批批文化精英向根据地汇聚,一家家文化机构在这里成立。据统计,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过的各界文化名人达600余人,其中,就有周立波、丁玲、吴伯萧、卞之琳、刘白羽、李公朴、赵树理,以及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和斯特朗、英国记者何克等。同时,各种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新华日报》等一大批中央刊物在长治创刊发行。以《新华日报》华北版正式创刊为代表,从1937年—1945年,太行根据地出版报刊达到100余种、图书700余种,报纸有《新华日报》《胜利报》《黄河日报》《晋冀豫日报》等,刊物有《抗战生活》《太行诗歌》等。以鲁迅艺术学校在武乡县下北漳村正式成立为代表,文艺演艺、音乐创作、美术绘画等多种文艺活动迅动迅速开展。先后有300余首抗战革命歌曲得到推余首抗战革命歌曲得到推广,火星剧团等大小500余个剧团相继成立余个剧团相继成立,,与各县的文救会等机构共同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文化网络。教育方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大学均发轫于此。1938年2月,民族革命大学第六分校成立,8月,抗日政治学校和民族革命中学同时开办,先后培养抗日干部近千名。1939年2月起,抗大总校和5个分校陆续进驻长治达7年,培训军政干部近2万人。
8年抗战,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长治领导建设了一大批抗日民主政权,进行了选举制、三三制等各种尝试,实施了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政策,颁布了土地使用、劳工保护、婚姻、贸易等法令条例,成为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的雏形,并通过“长江支队”选派干部南下,将老区政权建设经验推广到全国。
8年抗战,为长治市留下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全市登记的革命文物有843处处,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67处处,数量均为全省第一。可以说,走进长治,就走进了太行红色革命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处处可以缅怀英烈忠魂、聆听英雄赞歌。走进长治,就走进了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在这里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伟大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走进长治,就走进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要地,在这里全景把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略布局,全面了解根据地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太行最具代表性的革命老区、红色热土。近年来,长治市牢记领袖嘱托,在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利用上持续用力,抢救保护了一批革命历史文物,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展馆展览,策划推出了一批红色文化旅游研学线路,着力打造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品牌。
—先后出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把红色文物保护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全社会红色物保护意识不断强化、文物存续状况不断改善、文物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红色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安排专项资金数千万元,用于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的维修改造,加大对境内23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力度,实施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丰富陈列内容,创新展览形式。着力打造以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为核心,以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下合村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上北漳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妇委会石圪垤旧址、前方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为四翼的“1+4”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先后投资1.75亿元实施本体修缮、外部环境整治、陈列布展、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形成了以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为中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核心区、以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为中心的革命文物密集区、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区。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大型实景剧《太行山》等景点列入了国家重点推荐旅游线路。由屯留区抗大一分校旧址、潞城区神头岭伏击战遗址公园、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黎城县“北方局黎城会议纪念馆”、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景区组成的“烽火太行·抗战脊梁”红色旅游线路,入选文旅部、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年均数百万人在旅游观光中缅怀抗战历史、纪念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