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二三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筑山西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都对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如何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是我省推动一二三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所在。对此,刘俊义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科技服务业等三方面进行了阐释。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自2014年起,我省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结合,累计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约2亿元,选派科技特派员8928人次,为58个“三区”县提供科技服务。刘俊义介绍:“春节前后,我们按照省委‘用足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个法宝’工作要求,先后2次赴福建调研学习先进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借鉴福建经验,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激励机制,扩大特派员数量,建立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大市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逐步向县级延伸,服务范围也要拓展至农业二三产领域。2024年,各市可以先动起来、量力而行,以示范引导为主,安排部分资金先把市级科技特派员专项建立起来,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力争2025年实现所有县域全覆盖,每个县都能有一个10人左右的市级科技特派团。”
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刘俊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集约增效、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核心,加大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持续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去年我省布局建设了10家煤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今年要继续往深里推、往实里做,必须拿出标志性成果,真正形成示范效应。要继续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动在智能化煤矿建设、煤层气开发利用、节能减排降碳、碳基新材料、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2023年,我省科技服务业实际增速为2.93%,为此,今年全省科技部门将持续挖潜增效,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确保完成6%-8%的年度增长目标。“推动制造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必须以科技服务业尤其是科技与数字信息服务业为支撑,通过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的组织变革和技术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科技服务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我们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发力点,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依托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整合开放公共科技服务资源,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刘俊义表示。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强用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有助于引领带动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系统提升。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作为国家实验室第一个地方基地,刘俊义表示:“我们一要用好这个‘品牌’,凝聚各方力量,汇聚最优秀的人才团队,推动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与我省能源领域‘链主’‘链核’加强合作,统筹我省各类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科研协同,加强项目凝练,争取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在山西,巩固扩大我省在全国能源的科技创新影响力。我们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加强与省外高端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本地区好的创新主体融入其创新网络。”
我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000家,省政府今年布置的任务是新认定1200家,总数要到4600家以上。目前,我省已培育入库高科技领军企业51家,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比,可谓任重道远。如何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成为我省转型发展的关键一环。对此,我省科技部门必须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其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做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一批产学研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我省目前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2所“双一流”大学和4家省校合作机构,今年我省将大力推动更多本土高校争建“双一流”。围绕科技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或培育中心,优化创新平台布局联建,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同时,要加大“科技副总”选派力度,遴选更多高水平科研人员入企服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生产一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