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真金白银,如何使宝贵的财政金融资金得到高效配置,发挥叠加效能?
近年来,我省变“财政单打”为“财金联动”,运用市场思维、市场手段,通过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持续推进财政金融政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联动,为市场主体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为大项目、好项目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满足经济需要,加快转型发展。
省财政厅副厅长安晓飞表示,财金联动机制成功凝聚财政、发展改革、金融管理、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证券监管等6部门力量,融通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发挥财金联动纽带作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这一机制的杠杆效应、引导效应、激励效应、保障效应日益彰显。
联动面越来越宽,保障范围越来越大
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吴梅英介绍,财金联动工作开展3年来,主要参与机构从银行到证券业机构,再到保险(企业)和政策性银行,今年已达33家。数字的变化体现出我省财政金融联动面越来越宽,保障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支持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越来越强。
从2023年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
杠杆效应明显。省财政厅通过多频次、短周期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撬动银行贷款1576亿元,发挥风险补偿金作用,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304亿元。贴息鼓励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融资担保补贴资金规模增加2.7倍。扩大农业农村领域市场主体贷款贴息范围,涉农领域贷款超100亿元。“云会计”平台增信小微企业融资。推进财政与金融机构“政采智贷”深度合作,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引导效应明显。拓宽银担合作渠道,服务市场主体数达到55万户。引导省属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低碳投融资,晋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95.4亿元,山西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增长60%。政府投资基金投放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和光伏产业链等新兴产业。给予全省上市及挂牌融资企业财政资金奖励。
激励效应明显。定向补贴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建立重点债券项目支持清单,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债券资金需求。积极推广“债贷”结合融资模式,与金融机构共享经济建设领域重点项目清单。创新推出“镇兴保”“乡亲贷”“白酒贷”等专业镇系列特色信贷产品。
保障效应明显。建立“政府+保险+期货+调节资金”协同支农机制,为全省300.53万农业保险参保农户下发补贴资金17亿元,提供风险保障950.6亿元。持续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基金保障作用,年末基金及贷款比例1:4.5。
部门合作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充分保障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双喜告诉记者,2023年,省发展改革委加快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严把项目准入,精选形成3406亿元年度投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国家资金,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带动作用,不断强化政银企融资对接,持续开展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制造业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工作。
人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邢毅表示,我省各项财金联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40%。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40.4亿元,基金放大倍数达到4.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