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极地科学与技术发展,展示我国极地考察40年学术成果,8月10—11日,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我校和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4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太原召开,本届年会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自然资源部相关单位,参与极地考察的全国各高校、研究院所的千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极地前沿科学问题和先进技术发展进行广泛深入交流,助力中国极地考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10日上午,年会正式开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王宏,山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汤志平,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国家海洋局原副局长陈连增,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原副省长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中国大洋学会理事长、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自然资源部东海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海波,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卫英慧,山西省发改委、教育厅、科学技术厅、自然资源厅、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等单位的领导,校党委书记沈兴全、校长孙宏斌出席本次年会。
汤志平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强调了极地科学发展对多领域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校为极地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的贡献。他指出,极地考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战略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极地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极地工作者的努力奋斗。希望以此次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极地科研合作交流,加强极地重大项目联合公关,加强极地创新人才团队合作共建,共同推动我国极地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宏在致辞中高度赞扬南极考察40年以来,极地工作人员拼搏奉献、严以求实、积极工作的精神品质,强调了运用新能源技术在新时代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极地工作人员继续努力,不断扩展新能源在我国极地科考活动中应用领域和规模制度,探索制定极地新能源推动标准。
陈连增表示,非常荣幸邀请到各位院士专家汇聚一堂,聚焦经济前沿工作、核心技术发展,开展广泛深入学习交流,希望各位院士专家能够围绕年会的主题,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分享新的收获,共同推进极地科考工作的发展,希望广大科考工作者一如既往秉承团结的精神,继续为我国极地事业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沈兴全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在极地科考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太原理工大学的各位院士专家及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太原理工大学将全力以赴为年会的召开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并通过本次盛会,更好地激发科学研究潜力,展示出更旺盛的生命力,积极为祖国的极地事业添砖加瓦,热切期待各位院士专家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把脉问诊,指点方向。
开幕式上,《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简称“发展纲要”)正式发布。《发展纲要》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组织,太原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中电科十八所、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2家相关领域团队编制。《发展纲要》立足国家极地战略重大需求,为南极清洁能源装备、系统、运维等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方向指导,建立健全南极能源清洁利用技术体系,为我国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南极科学考察清洁能源供给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原理工大学承办2024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
大会期间,李家彪院士作《中国极地科技前沿与挑战》特邀报告,系统介绍了南极和北极前沿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总结了我国近10年来在极地基础科学优先领域和环境观监测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凌文院士作题为《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实践》特邀报告,围绕中国能源的转型压力以及氢能发展的问题破局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氢能在多种场景下的高效、安全利用新模式;孙友宏院士作题为《极地冰下地质科学钻探新进展和展望》特邀报告,围绕极地冰下地质钻探科学目标、国内外新进展和未来规划,系统梳理了国际冰下地质钻探技术、装备及工程目标,详细介绍了我国冰下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进展及南极现场应用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围绕东南极关键区域继续开展冰下地质调查研究,有力提升我国极地冰下地质研究水平。孙宏斌在题为《极地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探索与展望》的特邀报告中,围绕极地清洁能源利用技术重大意义与核心挑战,重点分析了在极低温、极强风、极昼/夜等极端环境下清洁能源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需求,并分享了我校在该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与成果,展望了极地清洁能源利用未来发展路径与方向。
大会还为《极地研究》青年优秀论文颁奖。
本次年会设置15场专题论坛,350余场主题报告,围绕极地冰冻圈与气候变化、极地海冰与海洋过程及其气候效应、极地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极地测绘与地理信息、极地固体圈层演化与效应、极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极区日地相互作用和天文观测、新形势下极地战略、政治与法律问题、极地特种装备与探测技术、极地国家野外站发展论坛、极地数据共享与国际合作、极地样品的科学管理与科普传播、极地航行与装备创新论坛、极地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和极地清洁能源发展等研究成果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