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的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

游客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苇书坊阅读。
图片均为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提供
暮色四合,山西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丝路广场上,一场名为《行见丝路》的沉浸式戏剧拉开帷幕。晋商与波斯商人讨价还价、女将军策马巡边、工匠雕琢云冈石窟造像……七大角色矩阵贯穿整条街区,游客跟随剧情动线游玩。
大同在北魏时期是丝绸之路东端的重镇。今年夏天,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开启丝路文化盛宴“东南有好戏”,吸引了众多游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刚需。文化需求多元,文化供给多样,“文化+”与“+文化”形成的跨界融合亮点频现,不断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促使文化产品、服务和业态日益创新,新潮涌动。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2023年7月开街,汇聚了艺术展馆、非遗文创、区县主题馆、创意餐饮文化工作室等多种业态,将具有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融入历史街巷和院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漫游式生活街区。今年上半年,街区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成为大同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赓续文脉,千年古城“长”出艺术街区
行走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里“生长”出艺术空间、咖啡书吧、生活美学商店等,历史与潮流碰撞出别样的艺术气息,打造出新型消费场景。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蔡家巷4号院,是一处艺术实验空间“未来库房”。眼下,开馆首展《开放的仓库》正在展出,18件作品中不少来自本地艺术家。“古城厚重的历史是艺术孵化的沃土。”大同独立策展人陈霖是未来库房的主理人,他想深度挖掘培育更多本地新兴艺术家。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同古城历经数朝数代,一直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大同古城不仅商业兴盛,更是文化交融之地。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大同古城的东南角,占地面积约为整个古城的1/8,其中包括第三批山西省历史文化街区“大同广府角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部分。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坐落着17处不可移动文物院落、15处历史保护建筑和51处织补院落,共计83个修复院落,这些院落由蔡家巷、正府巷、广府角、李怀角等几条街巷连接,形成“目”字形里坊格局。街巷格局可追溯至北魏,也被学术界称为“里坊制的活化石”。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2021年正式动工,对院落街巷进行了“绣花式”改造。
文物院落改造重要的是遵循原有形制,保护历史文脉。“修复之初,我们对街区的建筑、街巷、公共空间等进行详尽测绘,石雕、木刻、砖雕等全部拍照留档,还走访了老居民,收集古城老照片,力求还原这片街区历史风貌。”项目开发方华夏江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滔介绍。
与此同时,街区的基础设施经过精细梳理,水、电、气、暖、网络等系统被重新铺设和下埋,以确保历史街巷整洁有序、舒适便利。社区书店、公共卫生间、儿童活动空间等公共设施被悉心布局,使这片古城既能承载历史的沉淀,也能满足当下的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