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店,文化地标——在城市,造型宏伟的图书馆与特色各异的实体书店成为知识汇聚的殿堂,吸引着行色匆匆的人们停下脚步,沉浸于书海。太原市图书馆的市民李女士说:“改造后的图书馆不仅环境宜人、功能完善,24小时开放的自助服务更是贴心,我们这些上班族再也不会因为时间问题被拒之门外了。”这座融合“书本”建筑外观与“书院”空间布局的文化新地标,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农家书屋,点单阅读——在乡村,阅读推广成效显著。我省创新推出的“百姓点单”图书配送模式,让农家书屋的藏书更符合农民实际需求。“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基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拔1500米的中阳县阳坡村,农家书屋里的书架上各类书籍按类目清晰排列。村民们想看什么书,可以直接“点单”,大家通过阅读既学到了技术,又丰富了生活。
社区建巢,书香入户——深受居民喜爱。通过探索“社区书屋+”模式,推动社区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共建共享,坚持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以社区“小书屋”激发全民“大阅读”。长治市潞州区新华书店潞才社区书屋通过精心策划的月度和周度活动计划,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应。
人文关怀,阅读无碍——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对特殊群体的阅读关怀也是其中重要一环。3年来,山西省图书馆提供的“我是你的眼”视障服务共服务视障读者11600人次,上架盲文新书期刊1660册,借还盲文图书及大字本1607册,外借智能听书机249台;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的“‘书香特教、阅读点亮心灯’——助力盲人阅读”活动被评选为“十佳阅读品牌”;忻州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伍走进当地星星屿康复教育中心开展自闭症儿童关爱活动……残障人士张斌的心声令人动容:“听书机和志愿者的帮助,让我享受到了期待已久的阅读。”
从城市图书馆到乡村书屋,从实体阅读空间到数字服务平台,山西构建的立体化阅读网络真正实现了文化服务的“毛细血管”式渗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百姓点单”等创新机制,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土不服”的问题。随着全民阅读的服务网越织越密,书香渐渐飘向每个角落,惠及基层群众范围日益扩大。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壮阔征程中,山西步履坚定,以政策、设施、推广、保障为笔墨纸砚,绘就了一幅绚丽的书香画卷。未来,山西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优化举措,持续拓展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让书香在三晋大地持久弥漫,为推动中华文化持续繁荣、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西力量。
(康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