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粽飘香,各种口味的粽子成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6月6日,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传承端午文化”主题义诊活动,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婷提醒,粽子虽美味,但吃法有讲究,不宜多吃,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食用。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质,黏性大、不易消化,所以吃粽子是有讲究的。”李婷说。粽子要热着吃。粽子冷却之后,糯米易变坚硬,食用后可导致消化不良,对肠胃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此外,粽子中的馅料在冷藏条件下,容易滋生细菌,若未经充分加热处理而直接食用,极有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问题。所以,吃粽子前要彻底加热。
粽子不宜多吃。因为糯米热量高、黏性大、不易消化,每餐不要超50克(1个至2个),一天不宜超过3个粽子。李婷建议,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水或新鲜果蔬一起吃。
晚餐不宜吃粽子。粽子属于高热量、难消化的食物,晚餐食用后,尚未消化的粽子如果停留在胃中过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导致曾有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消化疾病患者旧疾复发。同时,21时后,是人体脂肪快速囤积的时段,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可导致肥胖发生。
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粽子,尤其是肉粽和甜粽,若想吃,要控制量,一天以一个为宜;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别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粽子,以免加重病情;心血管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粽子的摄入量,过量食用,易加重病情,建议食用馅料比较清淡的粽子;平常痰湿较重、经常打嗝、胃酸较多的人群,不宜吃粽子;老人和儿童胃肠动力不足,宜少吃慎吃粽子,否则会引起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