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文化的星云中,有一颗耀眼的星,就是被后人尊为“武圣”的关公,他是中国忠义精神的图腾。宋元明清以来,朝廷民间、士农工商,儒释道三教,乃至贩夫走卒,都把关公作为共同接受的道德楷模,并将其升华为社会各界共同崇拜和效仿的精神偶像,以此来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关公戏自古有之,千百年来,无论在哪朝哪代,关公形象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并普遍受到历代各阶层观众的喜爱。但要说到晋剧中关公扮演者哪家最多,非武家莫属。武家为梨园世家,关公戏在两代人身上有着薪火相传的不凡演绎。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忠、阎慧贞,也就是武凌云的父母都曾饰演过关公。晋剧的第一个关公出自武凌云父亲武忠出演的关公《古城会》,第二个是晋剧第一个“女关公”,出自武凌云母亲阎慧贞出演的《关羽斩子》。第三个就是武凌云,从《古城会》《华容道》,到后来的《单刀会》等。
武凌云的父亲武忠是晋剧一代宗师丁果仙的八大弟子之一,是丁派艺术的正宗传人,是一位才华出众、艺术成就很高的著名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对关公戏有着深入研究和守正创新。武凌云12岁开始跟团,虽早已对戏曲耳濡目染,但学艺路上异常艰难,从“碗碗腔”转型到晋剧,也曾一度想要放弃。但是父亲悉心教导,严格要求,耳提面命,时刻敦促教育他“曲不离口,词不离手”。在老一辈的影响和口传心授下,他勤学苦练、扎实练功。1985年,年仅21岁的武凌云披挂上阵,开始排演关公戏,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关公戏剧人生。
为了塑造好关公形象,武凌云只要遇到关帝庙,都要进去浏览欣赏、琢磨关公塑像的神态和动作。每当看到关公的书画或者电子版图片,都会仔细观察或者收藏起来学习研究。长此以往,武凌云搜集到的相关画像、塑像资料,数量众多。以忠义仁勇著称的关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关公以忠报国、以诚修身、以仁待人、以勇护苍生、以信为根本、以德为先的精神被人们口口相传。武凌云一直秉持“学关公、做关公、演关公、悟关公”的信念,在饰演关公的同时,为人做事也学习关公的优良品德,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随着武凌云年岁的增长、演出经验的丰富,对“关公”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他沿着关公戏的脉搏,继承并延续了父母的戏剧精髓,承上启下的走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戏曲之路。经过技艺千锤百炼的积淀,舞台上的关公显得栩栩如生,唱腔、动作、道白乃至开打,从“半眯凤眼”到青龙偃月刀的40多种刀法,每招每式都有出处,每个眼神都运用得出神入化。每场演出结束后,他都非常虔诚地把青龙偃月刀精心用套子装好,触摸历史、敬畏贤人,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是戏大如天的艺术诠释。
前辈师长的崇德敬艺熏陶了他,放飞梦想的“梅花奖”激励了他,四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武凌云逐渐成长为晋剧的继承者、创造者和带头人,但他仍在坚持学习、不断攀登,研学山西原生态民歌各剧种唱法……武凌云不断长进,博采众长,他深知艺无止境,唯有终身探索、弘扬国粹,才能到达艺术的彼岸。
多年来,武凌云倾情付出,一手持着青龙偃月刀,一手掠须,双目微闭,面部威严刚毅,身段稳健挺拔,他饰演的关公帅气、霸气、神气、威气兼而有之,从仪表到内在气质,真正把“忠、信、仁、义”演绎到了极致。他把关公戏演到大学校园,演到山西卫视和央视春晚,演到香港和宝岛台湾,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武凌云饰演的一场场活脱脱的忠勇神武的关老爷形象,赢得了“中国晋剧活关公”的美称。除了《华容道》《古城会》里饰演的关羽,还有《跑城》中饰演的徐策、《续范亭》中饰演的续范亭、《高君宇与石评梅》中饰演的高君宇角色等,都深受领导、专家与观众好评。一出出经典剧目,一位位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舞台形象,让晋剧艺术在新时期有了新活力、新生机,也让武凌云的名字享誉三晋,在戏曲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重的一笔。
来源:中华网(山西)综合整理
供图:武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