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区黄花基地遍地生“金”。
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包装黄花及相关深加工产品。
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包装黄花及相关深加工产品。
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包装黄花及相关深加工产品。
千畦碧波桑干阔,万顷翠浪映壑开。5月7日,走进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翠绿的青苗长势喜人,粗壮的茎秆笔直挺立。田间地头的新农人、加工车间的轰鸣声、研学游客的欢笑声……阡陌纵横的沃野田畴间处处呈现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的殷殷嘱托,始终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以黄花产业为抓手,走出一条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之路。
6时30分,65岁的黄花种植户王福柱已带着家人来到田间,察看植株长势。一道道黑色“血管”在苗间蜿蜒,科学配比的“营养液”精准输送到每一株黄花的根系周围。“这是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让土地喝上了‘聪明水’,长壮了‘金疙瘩’,每亩能增产20%以上。”王福柱说。
在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内的显示屏上,一组组数据动态显示着土壤各项指标。依托这套农田生产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对黄花生长全周期开展数字化采集与可视化管理,实时感知土壤、作物、环境、病虫害“四情”,极大提升了基地黄花种植的标准化、智慧化、科技化水平。
“脱贫以后怎么干,从哪里增收,总书记给乡亲们指出了好路子。现在大家发展黄花产业的信心更足了,从过去‘试着种’变成现在家家‘争着种’,黄花价格稳、不愁卖,合作社、企业都是直接上门收,去年我们这里户均增收1.3万多元,日子真是节节高!”说起现在的好光景,王福柱笑得合不拢嘴。
锚定把黄花“做成大产业”和“做成全国知名品牌”的目标,云州区打开链式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密码”,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产品向抓产业,全力打造黄花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
黄花饼、黄花烧麦、黄花啤酒、黄花牛奶、黄花茶……自建设黄花省级特色专业镇以来,云州区相继实施了低效黄花田提质增效项目、黄花保险产品创新、黄花消费帮扶、完善更紧密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构建全产业链政策支撑体系。
云州区黄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一鑫介绍,目前该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8万亩,黄花产业链产值达24亿元,从事黄花种植、加工、销售等各链条经营主体超200家,研发各类黄花产品130余种,产业带动农民收入占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