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席正在厂房调试设备数据。山西日报记者张毅摄
“哪能休息,根本停不下来!”
对于太钢首席精密箔材工艺工程师廖席来说,“五一”假期显得格外忙碌。他笑着对记者说:“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实验室泡着。”说罢,廖席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这几天的成果。
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微信聊天记录里满是与客户的对话——技术参数、产品质量、改进方案……在停下的间隙,他指着最新一条消息笑道:“你看,客户刚刚还夸我们这批钢材质量好呢!”
自从2012年加入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后,廖席便再也没有“停下来”的机会。“在目前行业竞争压力下,原地踏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退步。只有你是第一,你才可能技术领先。”他扶了扶安全帽,语气坚定地说。
“创新就像轧钢机,一刻不能停。”实验室的灯光打在他略显疲惫却神采奕奕的脸上,背后生产线上钢带折射出的光斑倒映在厂房天花板上。银光流转,仿佛沉淀着太钢人几十年的汗水与执着,也映照着廖席那份不变的初心与热忱。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太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仅三个月后,团队再次突破一系列工艺技术难关,轧制出厚度0.015毫米的“手撕钢”。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廖席仍然倍感激动。
回望来时路,太钢人始终咬定创新之路不放松。在研发初期,“手撕钢”团队经历700多次失败,前后攻克452个工艺难题、175个设备难题。
谈及这些,廖席心情复杂地说:“一开始做产品升级时,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说不担心、不沮丧那是假的。”
“手撕钢”是世界不锈钢生产领域公认的高精尖产品,是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新兴领域急缺的材料,过去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其研发难度可想而知。
当谈到一路的困难和挫折时,廖席轻轻地摇了摇头:“新材料研发就是这样,有很多枯燥无味的东西在里头,经常失败、不停测试也是常态,重要的是要有决心,一定要有决心!”这位略带四川口音的工程师眼神愈加坚定。
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揭晓了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的获奖者名单,廖席凭借在高端钢材研发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荣登榜单。
如今的廖席,早已学会用平常心看待荣誉。“看,这是我儿子。”这位年轻的工程师自豪地指着电脑旁的全家福,“当爸爸后,这种身份上的转变更让我体会到身上的责任和担当。肩上的担子虽然重了,但是心却变得更加坚定了。”
记者离开后,廖席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厂房内,新的钢带正缓缓流转。那银光,恰似奋斗者一路生花的足迹。
(张毅 皇甫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