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中)在“永乐宫壁画艺术特展”上观赏展出文物。山西日报通讯员摄
鼓点如雨,锣声似雷,每一次敲击都似惊涛拍岸。5月5日,解州关帝祖庙乙巳年古庙会暨“关帝巡城”活动启幕,无数热爱文物、钟情关公文化的人们纷至沓来。在关公文化博物馆内,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原主任卫龙正热情地为游客作讲解。
谈起运城的文物保护,卫龙总会回忆起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的情形。
作为讲解员,卫龙亲历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整个考察过程,总书记看得十分仔细,听得非常认真,处处体现着对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切之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卫龙至今心潮澎湃,言语间满是激动。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文博人最大的鼓励和鞭策。我们一定按照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做好挖掘、研究、传承、利用等工作。”卫龙说。
去年6月,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岗位上默默耕耘了三十余载的卫龙卸下肩头的重任。怀着对关帝文化的热忱和对文物保护、文明传承的初心,这位“老文保”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寻之旅。
广东汕尾关帝庙、海南海口关帝庙……一年间,多处文物古迹留下了卫龙探访的脚印。
在他的手机中,长长地记录下奔赴各地关帝庙进行文化交流的日记。“每到一处,我都会主动与当地文物工作者围坐畅谈,仔细记录下当地文物保护的‘独家秘籍’。”他深知,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密码,而与各地同行交流,正是解锁这些密码的关键钥匙。
岁月流转,曾在解州关帝庙工作过18年的卫龙对关帝庙的热爱却从未改变。退休后,关帝庙依然是他生活的重心,在给游客讲解过程中,他会仔细检查古建筑的每一个角落,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部门反映;看到游客有不文明行为,也会耐心劝阻。在他心里,关帝庙的保护容不得半点马虎。
“虽已身退,但我仍心系文物保护事业,积极发挥余热,投身河东文化的挖掘、传承与活化利用工作,通过讲述文物故事、分享文化内涵,引导社会公众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的华彩,让文明薪火一代一代传下去。”卫龙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文物保护者的心声。
(周明飞 李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