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多情,哺育晋阳。西山之西北,依山势修筑的汾河二库,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这里的山雄险奇秀,水清柔澄碧,水中圆石游鱼,皆历历在目。如果站在库区高山之上,则是另一番景观:大坝于两山间扼一河,丰沛的水流映照天光,宛如银龙蜿蜒盘旋,周围群山更显险峻突兀,构成了独特的峡谷景观。
抬眼,在西山崖壁之上,可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泉古寺。这里坐北朝南,建于高出汾水30米之悬崖凹陷处,整座古刹,崖、石、山、泉之景交相辉映,并有泠泠悬泉、滴水瀑布。宋金时期,这里便已是一处观光胜地。
汾水经烈石山出峡口,进入太原谷地。高低落差,带来水流激荡、白浪翻卷,如苍龙出岫,在此便形成“老龙头”景观。它与建成开放不久的汾河四期工程“西山叠翠”一水相连,共同还原了元好问过太原时所描述的“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历史景观。
西山由此往南,时见溪泉飞瀑、湍流激石。西山6条河流中,数风峪河山川形胜、人文深厚。峪者,山谷也,《辞海》中分别收入了“风峪”和“风谷”两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沟能被《辞海》收入,足以说明风峪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
沿晋阳大道南行十里许,右拐进入太山风景区入口道路,一道峪口出现在正前方,这里就是风峪。它南面是龙山,北面是太山,峪宽十数米,一条山路在峪中曲折蛇行,渐渐隐入群山,风峪河于其间静静流过。
不要小视这座峪,更不要小看这条路,它是古代晋阳通往陕西、甘肃和楼烦国的重要通道,秦晋两地,即借此互通有无。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也是从晋阳起兵,经由这里杀入长安,推翻隋朝,成就李唐霸业。大唐建立后,晋阳作为“北都”,与长安联络更加紧密,这条路上日日商队络绎、銮铃起伏,信使往返、繁华异常。
历史的风烟散去,风峪作为交通要塞的地位逐渐消失,“风峪”之名也沉寂许久。随着近年西山启动大规模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和历史风貌复建工程,汇聚了太山、龙山、庙前山、店头古村等众多文旅资源的风峪沟,又开始重现车马喧闹、人流如织的盛景。
行走在这片曾经的晋阳故地上,青山耸翠、河谷如带,万木葱茏恣意铺陈,与群山共织一片锦绣;朱墙灰瓦的唐式宫阙寺庙群在夕阳下光彩夺目、灿若云霞,带你重看那一段盛世气象。
西山以泉为名者众,寒泉、玉泉、温泉、龙泉、晋泉等。在晋祠中更有“难老”“鱼沼”“善利”三泉,水清波澈、藻荇成纹。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佳句。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见晋祠一带泉水泽被良田、鱼米赛过江南,随口吟出“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近年来,随着西山生态治理持续推进,晋祠一带地下水位不断抬升,曾经断流多年的泉眼纷纷复流,清澈的泉水由泉眼汩汩而出,灌溉良田,有望重现欧阳修诗中“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的意境。
水利万物、美美与共,美哉西山!
看园,秀美
崛围岿嶧盛朝华,鹫岭红浮万嶂霞。
——明傅之谕《崛围红叶》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邓寅明摄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自北向南行走西山,见青山起伏、白云悠然,顿时让人抛却诸多尘心俗虑,生起歇隐山林之欢喜。道路两侧,林木繁盛,野花灿烂,直把天地间化作了一个彩色的糖果盒子,穿行其间,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