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持续深入推进改革攻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成为代表们重点关注、热议的话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增强活力和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改革是最好的催化剂和最强的动力源,改革给我们企业注入了发展新活力、蓄足了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更红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太钢集团深化管理变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太钢集团将巩固并持续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持续深化企业改革,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牵引,着眼于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二是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区”招商模式赋能产业集群发展,引进有引领力的合作伙伴,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打造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引领能力的标志性核心产业,助力培育一批核心产业链主和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头雁”带动“群雁”效应。三是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特别是要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效率和竞争力;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结构优化、技术改造和精益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创建环境友好型、城市友好型企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培育更多一流企业
近年来,我省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第一要件”和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六大支撑之一,迭代推出营商环境3.0版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我省被评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
“山西交控集团承担着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任务,我们既享受到了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便利,也积极为改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山西交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艺说。
随着“一业一证、一表申请、一证准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等服务措施的实施和用地支持政策“23条”等政策的落地,有力提升了项目建设审批效率,营商服务的“火热度”不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度”。武艺以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在忻州市委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主动服务下,实现了土地预审30个工作日内批复、建设用地手续6个月获批,创造了全省公路项目土地手续办理最快纪录。”
此外,省政府狠抓专项检查,推动各级各部门整改问题1437个,健全完善制度723项;省纪委监委牵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专项行动……一项项信用环境的持续优化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
落实财税体制改革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都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这是中央因时而谋、因势而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吹响了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军号角。”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国华说。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聚焦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地方税收制度等重点,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探索实践了一批重点领域改革举措,为稳步提升财政管理和服务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全省财政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先立后破落实好财税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持续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促进财政职能作用更好发挥。
围绕报告提出的要求,常国华建议,一要按照我省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采取分类分档方式差别化确定省市县财政支出责任,适当提高省级负担比例,帮助基层减轻支出压力。二要深化“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理念,用好“零基预算”方法,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好保障重大战略重点任务。深入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审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三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健全地方税体系,启动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税税率调整的立法工作,积极研究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更好发挥税收在促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作用。(闫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