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国资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积极准备,主动对接,向复旦大学发出山西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需求清单50余项。复旦大学科研院积极响应,邀请各个院系的专家教授进行全面对接。目前已收到来自该校公共卫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材料科学系等院系教授的10余项反馈意见。尤其是在生物医药、煤层气综合利用、航空产业等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上,复旦大学教授团队踊跃参与,已有部分教授团队与山西方面建立了联系,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共享红色资源凝聚奋进力量
去年7月9日,在方山县南村烈士墓,发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崔玉岐终于找到了已牺牲了70多年的叔叔的遗骸。崔玉岐的叔叔崔海治,1947年在汾孝战役中身负重伤牺牲,时年仅23岁。2022年底,崔玉岐带着当年晋绥边区发放的死难烈士家属纪念证及相关信件资料,来到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寻找三叔崔海治烈士。墓地中烈士遗骸众多,由于时间久远只剩一具具骸骨,怎么辨识?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想到了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老师。
文少卿团队通过DNA鉴定、颅面部复原等科技手段,曾确认了平遥遭遇战中牺牲的原八路军某团政委邹开胜的遗骸,圆了其女70多年的寻亲梦。2023年,文少卿率团队再次来到山西,对方山县南村革命烈士墓地进行系统发掘,出土49具烈士遗骸、90多件遗物,成功复原了烈士容貌,其中就包括崔玉岐的叔叔崔海治。
“在这场科技考古之旅,我们从革命烈士身上获取了鲜活的数据,复原着当时的战斗生活场景,解码我党、我军在艰难困苦条件下,依然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密码。”文少卿感慨地说,“英雄烈士的斗争精神、革命老区的奉献精神,每天都震撼着课题组每一个师生,给我们更多力量,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太行巍巍,吕梁苍苍。复旦大学调研团这次深入忻州市、大同市,对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教育传承等工作给予了更多关注。在忻州市博物馆、云冈研究院等单位,他们详细了解我省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在徐向前元帅纪念馆,调研团向徐向前元帅雕像敬献花篮、鞠躬致敬,并参观展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山西是一片红色沃土,革命战争年代,三晋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我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各类革命文物、历史遗存和纪念地密布的优势,由省委宣传部向复旦大学提供了26个红色教育研学场所,供其择优打造国情研修基地。团省委从全省各级、各行业征集和筛选岗位近2000个,供复旦学子进行暑期实习实践。相信不久之后,复旦学子们将踏上这片红色热土,探访革命遗迹、聆听红色故事,在旅途中感受家国情怀,在互动中传承红色基因。
诚交流,心相通。山西省和复旦大学,人才培养不断深化、科研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持续升温,正共同描绘着省校合作共赢典范的美好前景。
(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