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项目能否按下开工“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土地要素保障至关重要。
推进“标准地”改革,是自然资源部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制度规则、持续提升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我省将“标准地”改革作为全省重大改革事项之一高位推动。
目前,我省在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供应,并积极推动“标准地”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深入推进“标准地”储备,全省3.73万亩储备“标准地”,为土地资源和项目资源高效配置夯实了基础,成为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
“中北速度”就是“山西速度”
“标准地”改革助推项目建设“加速跑”
“2021年7月底,一期项目从进场施工到建成投产不到3个月,投产不到半年实现产值1.15亿元。企业在3年时间发展到如此规模,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支撑。”太原源瀚科技总经理单光宇说。
今年11月上旬,全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交流会与会代表在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太原中北高新区”)进行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在太原源瀚蓝宝石项目点,见证了从拿地到建成投产的仅用3个月时间的“中北速度”。这一速度不仅让代表们叹为观止,更深刻体现出了“标准地”改革对于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太原中北高新区是太原市省级市管工业类开发区,近年来,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打出“标准地”改革系列组合拳,尤其是在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转型项目中推广“全代建”模式,吸引沪硅半导体、长城电源、长城计算机、喆航直升机、源瀚蓝宝石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标准地”改革驶入快车道。
“标准地”改革是一项以土地为载体的综合性改革工作。2020年6月,太原中北高新区就成立了“标准地”改革领导工作组,并选取了630亩地作为试点先行先试,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的文件及流程。
截至目前,太原中北高新区高标准打造标准地3000余亩,其中已出让11宗,正在挂牌2宗,拟出让8宗;储备标准地9宗,实现开发区工业用地100%以标准地形式出让。这些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准地”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太原中北高新区的“标准地”改革之所以能够成为焦点,在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局长王坚莉看来,首先,山西省、太原市针对“标准地”改革工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政策优势基础上还叠加了资金支持,保障机制使得这项工作操作性很强。其次,太原市尖草坪区和太原中北高新区“区区融合”发展,两区书记一人兼任,社会职能和园区优势形成合力;同时,太原中北高新区工作提前布局,在完成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之后,储备土地并同步完成区域评价。其中,省(区、市)联合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心协力是核心也是关键。
为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压力,加快项目落地,太原中北高新区还将“标准地”的改革向后延伸,除了与全国“标准地”改革“齐步走”的“标准地+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还探索了“标准地+新型产业用地”,创新实施工业“标准地”向新型产业用地延伸,“晋创谷”中试基地项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为重大产业项目提供“全代建”服务,建设“标准化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