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新禹焦化厂,一场针对焦化行业核心工艺的绿色革命正在进行:一炉红彤彤的焦炭装入罐车,缓缓送入熄焦炉中,干熄焦技术彻底告别湿法熄焦的烟尘弥漫与水耗污染。据介绍,干熄焦技术基本实现零耗水、零工艺废气排放,回收的炽热焦炭余热用于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6.3万吨标准煤。
阳光焦化集团则在焦炉本体上实现突破,其投产的369万吨炭化室高度6.78米捣固焦炉项目,不仅规模领先,更配套了国际先进的环保设施和节能减排技术。该企业相关人士表示,与之前装备相比,吨焦能耗直接降低20公斤标准煤,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我省焦化行业已在全国率先全面关停4.3米焦炉,全省5.5米及以上焦炉占建成机焦炉比例达到100%。
模式创新:
市场机制激活节能内生动力
2024年,稷山县被省能源局确定为全省首个整县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试点示范县。该县科学谋划了总投资41.67亿元的大型节能改造和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其中,节能改造项目主要由焦炉煤气与余气综合利用、烧结机综合能效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循环水节能改造、余热回收利用、能源管控中心、新能源项目、其他项目等8类组成,项目总投资7.87亿元;能量系统优化项目主要由煤气发电高效利用项目、蒸汽高效利用项目和热水高效利用项目3类组成,项目总投资33.8亿元。项目全部落地后,预计年经济效益约9.6亿元,年节能3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75万吨。稷山,正试图为全省资源型县域蹚出一条“降能耗、腾空间、促转型”的可复制路径。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降耗增效的“金钥匙”。在省级政策鼓励下,运城市已推动30家以上工业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达成合作,实施超百个EMC项目。如山西建龙钢铁,通过大力实施熔盐储能、余热余压回收、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13个EMC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年节约标准煤7.05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构建的“钢—焦—化—氢”全循环低碳产业链,是市场机制下企业自发寻求节能降碳与效益增长点的典范。炼焦煤气和转炉煤气经净化提纯,变身为液化天然气和氢气。氢气用于合成高附加值乙二醇、高炉冶炼、驱动氢能重卡,实现了固碳减碳、节能降耗,让昔日排碳大户蝶变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从井下永磁电机的静默运转,到焦炉余热的轰鸣发电,再到县域试点的破冰探路,我省正以技术、产业、机制三路并进,将节能降耗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支撑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绿能,为三晋大地铺就愈加鲜明的绿色底色。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