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主办的《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在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其中有几件展品是弥足珍贵的永乐宫一级馆藏纸质文物,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这几件展品,记者日前联系了相关人员还原了这样一段往事。
2019年6月,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在开展永乐宫搬迁资料整理工作时,发现近百件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的古籍文书。其中,6件元朝道教度戒牒文书和1件或早于同期的刻印道经,弥足珍贵,对研究元朝全真教发展和永乐宫重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经有关专家评估,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在南京博物院的帮助下,这些珍贵文物得以修复。
▲永乐宫重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元朝全真教在皇家支持下,在吕洞宾家乡重建的一座大型道教宫观,为道教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因其地处永乐镇,故俗称永乐宫,1958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为避免淹没,永乐宫被整体搬迁到今址加以保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永乐宫发现的这些文书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分别为《元行尚书省断事官付道人张来童执照》《元皇帝圣旨普度戒牒(含封套)付长春宫李真人》《元贵由皇帝福荫丘神仙门人通玄真人圣旨》《元陕西都总管付道士张志洞执照》《元行尚书省断事官给太平兴国观保付执照模板》《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这些纸质文物就是宋德方、潘德冲等全真教弟子所持的度戒牒,目前在国内其他宫观还没有发现。尤其是《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刊印时间可能在宋金时期,同期道经国内存量极少。
▲修复前的《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只存下半卷,被发现时为麻纸包裹,纸上题字:“此经残卷出于重阳殿屋脊西大吻之内。”与经书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个杨木卷轴,推测为经书装帧所用的卷轴。可惜由于迁建时未保存关于纸质文物保存原始状态的文字和图像记录,相关经手人员又已离世,导致其在重阳殿鸱吻中的存放状态无法追溯。通过经书残存文字的初步解读和辨析,发现经书末尾留有主持永乐宫营建工程的潘德冲、完颜志古、韩志元等人撰写的题记,题记中说明了这卷经书是“案在兽中”,可惜纪年部分的文字已剥蚀。重阳殿主体完工于中统三年之前,其经卷在大殿主体竣工之前被放置于鸱吻之内,其宗教意义十分明显。此卷残经的版式与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太清风露经》(宋德方等刻道藏本)较为相似,可能与宋德方主持刻印的《玄都道藏》有密切关系。
2020年8月,南京博物院文保所接到了永乐宫送来的一个特殊任务,几件破损的纸质文书,因为保存状况不佳,急需修复。其中一件文书发现于重阳殿的鸱吻之中,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些糟朽的纸张,几近无法辨认的文字,工作人员犯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