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洗、闷、磨、晾,饱满的粮食经过现场加工与包装,变成了一份份质优价美的五谷产品。在山西黑子商贸总经理赵晋华经营的石磨面坊中,记者体会到了另外一种传统食品加工业的魅力。赵晋华告诉记者,自2021年入驻刘家堡村以来,产品销路越来越广,销量也年年上升,在春节、元宵节这样的特殊节点,工坊需要6、7个员工一起作业,产品现磨现卖。工坊里一些高粱、玉米等杂粮原材料来自当地,不仅节省了运力成本,也为当地粮食产品打开了销路。经过几天生产流程后,颗颗饱满的谷物变成了游客能够拿在手中、打包带走的刘家堡村“记忆”。
村民们精于“磨”,游客们乐于尝,刘家堡村人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红火,一起酿出刘家堡的幸福味道,磨出刘家堡的致富经。
特色资源强文旅三产更“活”
“这里离市区不远,开车过来才十几分钟。我经常带孩子们来这边感受咱们传统的非遗文化,对孩子们很有帮助。”在刘家堡村非遗一条街的釉里文化,记者看到,游客李女士正在带着自己孩子制作陶艺,她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小众乡村一日游,“有时候,工作累了想来感受乡村生活,我们还会在这里的民宿住一晚,这边的配套很齐全。”
记者走进刘家堡村民宿区,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安静又惬意。据了解,刘家堡村对闲置老旧宅院进行设计、修缮和改造,针对每一间民宿原生态设计出个性化、有别于都市生活的一种生活形态,将刘家堡村打造成有颜值、有情怀的美丽乡村,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享受休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房间里用简约的设计,清新的颜色,让人赏心悦目。避暑季游客较多,庭院中鸟语花香,特别有氛围感。”刘家堡村接待中心负责人吴力军介绍到,节假日期间民宿入住率较高,尤其今年春节期间第三届“堡里有年味·回村过大年”活动火热开展,几乎都是满房状态。平时天气好时,游客可以在民宿的小庭院拍照打卡,白天感受非遗传统文化,了解王琼历史,晚上仰望星空,让自己心灵放松。
2021年1月,刘家堡村非遗文化一条街建成开放,迅速走红,成为周边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中国传统绘画雕塑艺术、太原剪纸、年画、彩绘、傅山卤肉、神针火疗、西华门舞狮表演等等,美轮美奂,美不胜收,三晋文化在这里焕发出时代光彩,游客来到这里可观赏、可学习、可消费、可体验,可化身成为一个手艺人体会匠心独具。非遗进入农家院,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也带动了当地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发展。“把非遗传承人请过来,助力非遗传承,带动村民参与非遗传承。同时,借助非遗文化优势,发力乡村假日旅游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刘家堡村党委书记乔武平说道。
“在前期考察中,我们认为这里有本村的原住民,有生活的烟火气,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再加上政策扶持,成本费用低,所以选择入驻这里。”傅山卤肉传承人张利志回忆道。傅山卤肉是刘家堡村非遗一条街首批入驻的非遗项目,制作技艺出自傅山先生,产品种类丰富,有卤猪头肉、卤猪肝、卤羊头肉、卤羊肚、卤牛肉等产品。“入驻三年,销量收益已经超过我们当时设定的预期,政府也在多种途径帮助我们打开销路;再加上近年来刘家堡文旅流量,也给我们带来不少回头客。”张利志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让群众吃到新鲜美味营养价值高的肉制品,是他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刘家堡村是明代大学士王琼故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刘家堡村党委扎实做好调研论证、村民讨论、集体决策、整体规划,全力发展“王琼故里”特色文化符号,打造“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街区”,隆重举办两届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节,重修王琼故居,协助拍摄电影《明臣王琼》,使“王琼故里”有了更好的承载和更佳的展示,知名度迅速飙升。依托历史名人和非遗文化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刘家堡村针对中小学生、大学生、成人等开展特色研学课程,目前是省委、市委、区委党校三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教学点,也是山西省教育厅“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利用研学培训等团队用餐增加三产收入,带动专业培训服务收入,“研学活动给我们村带来不少人气流量,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做到就业创收,这也是我们一班人的初心,让刘家堡村真正走出一条村强、民富、产业兴的康庄大道。”乔武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