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老一幼”普惠补贴开始覆盖城乡,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领取高龄补贴,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可享受补助;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密集举办专场招聘会,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我省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水平,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位居全国前列。我省连年滚动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从最初一年6件一直增加到今年15件,持续夯实民生幸福之基。
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给人民群众享受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是当前改革推进的重点。
2023年底,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等10部门印发《山西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更新服务标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新标准纲举目张,涉及22大类、82小项,成为新时期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的“任务清单”。我省各地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达标行动,对照标准、强基补短。
新时期改善和保障民生不再单靠某个部门“独奏”,改革指向部门协同“合奏”、地域“联奏”,系统集成推动各方同向发力。不久前省民政厅等15部门出台实施方案,明确4方面16项任务及方法路径,切实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合力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帮扶。
最近,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受到群众点赞。为新生儿办出生证、接种证、户口本、医保登记、社保卡等事项涉及多个部门,联办服务与传统模式相比,材料从10份减到3份,办理时间由20个工作日左右减到最多4个工作日。如今,我省27项企业或个人重点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将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敢作善为落实改革——创新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改革为了人民,只有敢作善为、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改革,才能更好更快造福人民。
以改革力度换取民生温度——以前往返办,现在跨省办,我省医保报销、社保经办、户籍办理等事项异地办理更加便捷。养老保险资格线上认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范围不断扩大,从跨市到跨省,从住院到门诊,从基本医保到大病保险全部实现“一单式”直接结算。12个统筹区住院异地就医结算全部开展线上自助备案,2023年跨省直接结算率87%,位列全国第五位。
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医保集采惠民生,心脏冠脉支架降价、单颗种植牙告别万元时代……我省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耗材集采。截至目前,我省落地执行的药品1020种,居全国第一位,高值医用耗材38种,居全国前列。平均降价50%以上,减轻了群众负担。
以制度创新维护民生权益——我省制度创新、铁腕施治,用情用力守护农民工血汗钱,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山西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持续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我省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省民政厅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型升级。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作用,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找准救助对象,将信息推送医疗、教育、应急、人社等专项社会救助部门,及时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或其他救助帮扶,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民生领域改革试点先行、创造经验,山西一直在路上。晋中曾是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保合并实施国家试点城市,2019年,山西全面实现“两险合并”实施。我省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山西”建设。晋城市和临汾市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城市,正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今年,就业社保服务就近办将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高效便捷服务城乡群众。今年,我省列入黄河流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承担相关改革创新任务。
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每一项改革都彰显出省委、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的决心、力度和成效。改革只争朝夕、政策落到实处,必将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