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大同市天镇县三十里铺乡刘家庄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村民李生成家中宾客满座,欢声笑语不断,全家人正忙着为娶儿媳举办婚礼。原本,李生成计划在县城大摆酒席,追求面子的光彩。但在儿子和儿媳的劝说下,他接受了新时代的新风尚,决定婚事简办,依然热闹非凡,还节省了两万多块钱。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家庭的节俭意识,也展示了农村移风易俗的新气象。
近年来,大同市在推动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和实践站,广泛组织学习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通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和公益广告大赛,大同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明实践项目和志愿服务品牌,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在移风易俗方面,大同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将不收高价彩礼、不大操大办等纳入村规民约和星级文明户评比中。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中的不良现象。同时,该市还通过新民乐APP、微信群等方式,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报道力度,使移风易俗工作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大同市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评议+积分”管理模式。通过设立公益“爱心超市”、评选“好儿媳”“好婆婆”等奖励积分的方式,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在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这一模式得到了深入推行。村民们通过参与村级发展、村级事务等获得积分,兑换日常所需的物品。如今,“积分制”已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凝聚了合力,激发了内生动力。
“这几年,村里无论是环境还是乡风都大变样了!”三十里铺村的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大家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努力获得积分。谈创业、谋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了,游手好闲、搬弄是非的人少了。这一显著变化离不开“积分制”的深入推行和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
大同市还通过设立公益“爱心超市”、培育时代文明风尚、创建文明村镇等措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村集体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等方面量化积分内容,强化监督管理。如今,“小积分”推动乡风文明实现“大提升”,成为全区和美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积分制和爱心超市的创办运行,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营造了人人参与建设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云州区委书记宁文鑫表示。未来,大同市将继续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马静波 宋佳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