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曾是煤炭大户的新荣区,发挥风、光资源充沛和土地广袤优势,引进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头部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投产了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5GW光伏组件项目,拉开了全区能源产业发展的序幕。在大同隆基示范引领下,储能电站、充电桩和光伏逆变器、变压器变流器、大数据机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制造项目接连落地,形成中联云港、明阳风电、中鑫电联、大同隆基、锐华能源、南电科技、鸿达鑫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关联互动,产、销、纳一体的循环发展格局,转型成效已经显现。
在太重集团,能源革命牵引着“重”和“绿”的完美结合。
“动力强劲、爬坡稳当,还高效节能,运转效率提升了20%,能耗降低了15%。”7月7日,喜提太重新能源宽体车的新疆用户反馈着产品使用体验。160吨宽体车是太重首台新能源混动宽体车,也是太重最大吨位的混动宽体车,主要应用在露天煤矿、金属矿、建材矿以及大型水电工程中。太重宽体车囊括柴油、纯电、混动、甲醇等多种动力模式,本次交付的160吨新能源宽体车,从立项到下线仅用了4个月,创造了新的“太重速度”。这款车耐用性和可靠性兼备,搭载大马力发动机和电机,换挡动力不中断、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还能通过能量回收技术实现节能,比同规格车型更加绿色环保。
在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程中,我省提出了“五大基地”建设目标,即“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随着一系列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形成的新政策新产业新项目的落地,全省转型升级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在发展现代煤化工和加快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我省持续加大钢铁、焦化整合力度,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加快完成煤机装备、煤电、煤化工、氢能、煤层气等重点领域创新步伐。到2023年,全省焦炉煤气、化工尾气、电解水制高纯氢能力达3.1万吨/每年;建成和投运加氢站22座,约占全国的5%;累计推广甲醇重卡1267辆,新增甲醇加注站19个。
能源“蓝海”风正帆悬,能源科技创新步稳蹄疾
在能源革命的号角中,大量新能源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山西,催生能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与此同时,相关高新产业及科研技术纷纷落地,形成积聚爆发之势。搏浪能源“蓝海”,展开角逐比拼,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风潮时尚,“新能源+”的聚合效应正不断放大。
在能源重镇朔州市,已经突破关键材料、高性能电堆、高效储能模块以及大规模应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国润储能,以全钒液流电池、全氟离子膜等技术和项目为支撑,积极参与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滋润机场储能项目,为当地带来安全、经济、高效的储能综合解决方案。
在华阳集团,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科海钠强强联手,大力布局钠离子电池储能全产业链项目,逐步形成了“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的钠离子电池产业集群。华阳集团以无烟煤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源,有效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其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入选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并运营的全球首个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正加速推进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项目。
在晋南钢铁,自主设计并建成的国内首套1860立方米高炉大规模喷吹化工富氢气体工业化应用工程,和开发的高炉喷氢智能安全控制技术,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高效喷吹,对国内高炉氢冶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企业积极构建“钢—焦—化—氢”低碳绿色发展路线,推进钢化联产、氢能冶炼新工艺,应用光伏绿电等可再生能源,拓展氢能零碳物流平台,打造氢能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中国近零碳钢铁企业的先行者,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