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工科、学农机,对于大多数女生而言,并不是一个最优选项,但对于山西农业大学的翟淑媛同学,却是实现梦想的最佳途径。年少时心中埋下的“种子”,如今已开花结果。上大学期间,她带领团队开发了植保坦克无人驾驶系统与多种喷洒系统。不久前,翟淑媛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创新创业类别)”。
农机“种子”年少萌芽
翟淑媛出生在晋北农村,自打懂事儿起,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景象就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中。
小时候,翟淑媛时常听大人们说,农业的根本出路是机械化。虽然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农业机械化这个概念却记在了心里,也为今后钻研农机埋下了“种子”。翟淑媛说:“2020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看到了山西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回想起以前的所见所闻,便打算通过自己的学习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民轻松一点,收成更好一些,于是选择了这个专业。”
入学后的新生见面会上,翟淑媛认真聆听了学院领导对专业的介绍,又通过网络了解了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随即开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步提高实践技能,学以致用。
学校社团招收大一新生成员时,翟淑媛接触并加入了“无人机创新团队”。课余时间,她认真学习植保无人机的理论与操作,自学药剂、肥料、植物保护等专业知识。大一寒假,她主动留校两周,进行无人机操作专项训练,成功考取了无人飞机操作手合格证。她的能力得到指导老师和团队的认可,担任了无人机创新团队队长,在老师指导下继续致力于智能农机的研究。
锁定目标追梦前行
带领团队成员研发、实践过程中,翟淑媛发现植保无人飞机冠层穿透性差、下部着药量少,实际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还有没有能替代植保无人机的装备?”经过一番总结和分析,翟淑媛决定研发地面果林植保装备,这一想法得到专业老师的认可和支持。
开发出基于航线规划的植保坦克无人驾驶系统与多种喷洒系统——翟淑媛和团队成员锁定了新目标。搞研发注定是孤独的。一次次枯燥的试验击退了很多人的热情,团队成员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到后来的十几人,翟淑媛的脚步却始终坚定有力。
翟淑媛带领团队研发的果林植保坦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底盘,采用油电混合动力,药箱内置,重心降低,把坦克整车高度控制在64.5厘米,不挂果、不伤果,是国内首款全地形地面高效果树植保装备。经历过无数次的实地试验,最终实现了装备各系统的流畅配合、稳定运行。翟淑媛始终记得指导老师武志明的鼓励:“做试验就是要多试错,错误都排除了,成功也就不远了”。
随着研究成果的逐渐积累,翟淑媛萌生了带领团队参加比赛、以赛促研的想法。2023年,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她主持的《植保坦克——地面智能植保装备的引领者》荣获国家级金奖,为学校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国赛首金,同时也是本届大赛山西省唯一获得金奖的项目。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科学研究只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发挥价值。翟淑媛始终以“解决农业现实问题”为目标,深耕农业机械化研究,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帮助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2021年7月,翟淑媛带领团队在晋中市祁县和灵石县开展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面积5万亩,虫害防治率在95%以上。2022年4月,参与制定翼城县22.3万亩小麦“一喷三防”的叶面肥喷施方案,指导团队进行了8.1万亩小麦叶面肥喷施作业,在翼城县唐兴镇东关村的示范田里创造了山西省小麦亩产855.13公斤的纪录。项目节省投资1000万元,小麦增收1300万公斤,按照小麦2.4元/公斤的价格,合计增收3120万元。
2021年10月,晋中市太谷区连日暴雨,阳邑乡庞庄村、大坪村等村被洪水围困,断路断电。受阳邑乡党委、政府委托,翟淑媛与团队成员制定了科学的救援方案,通过航拍机侦察地形,植保无人机投放救援物资的方式,义务为受困群众投放食品、药品、照明设备及充电宝等物资,持续救援至灾情结束。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021年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决赛一等奖……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勇于创业的大背景下,翟淑媛带领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并取得骄人成绩。谈及今后的发展,翟淑媛说:“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装备,智能农业装备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流。我会继续农机领域的研究与学习,让农民更轻松,让农机更智能,让农业更丰收,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记者尹哲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