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晚”不赶“早”人“减”机具“增”
图为清徐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心自主研发的葡萄自动剪枝修条机
清徐县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主产鲜食葡萄,年产值约3亿元,其中设施葡果种植面积6000亩。“种植技术升级,品种也得升级,”指着藤上沉甸甸的葡萄串,清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利维说,“引进了9个品种,摸索小两年时间,选出2个品种,这个‘雪蜜无核’各方面的表现最好!”“雪蜜无核”是芽变品种——在发芽阶段,因环境变化催生体细胞突变,表现出性状差异——生长期8个月,比普通葡萄长1倍,采摘期1个多月。“生长时间长,无核,也不需要用膨大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0%到27%,比一般葡萄高5到10个百分点,”王耀胜补充道,“正好赶过年,果商推算的收购价很可观。”
试验棚里只种了两行葡萄,间距宽阔。“通行的立架改成棚架,方便机具进出,以施农家肥为例,挖深坑,直接作用根部,效果远超表面施用,”王耀胜指了指头顶,一条环形轨道掩映在枝条间,“更大的好处,是可以推行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用机具剪枝、修条,喷洒叶面肥、农药,以前人工三四天干的活,一个小时就干完了。”旁边的技工一按手上的遥控器,架在轨道上的机器展开锯齿状的双翼,轰鸣前进。这台小巧的机器由清徐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心自主设计制造,已经申请了数项专利。谈及会不会影响产量,王耀胜自信地说:“温室面积是固定的,架起来的枝叶更容易接受光照,看起来没那么繁密,但光合作用的效果更好。”自动化的另一个明显好处是葡萄果串标准化,“一串一斤到一斤半,是最适宜的商品规格。”
室外白雪皑皑,室内琼玉挂枝,现代设施农业带给人们奇迹般的观感。“自动化、标准化,目的是现代化、市场化,”郭利维说,“传统模式改一改,产业升了级,果农的增收路更宽阔。”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