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大禹渡灌区扬水工程。山西经济日报实习记者刘迎春摄
近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充分估计干旱影响,落实落细抗旱春管措施,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
春浇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意义重大。面对目前旱情发展形势,我省科学研判,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将抗旱保春浇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聚焦保障抗旱水源、粮食稳产增产以及现代化灌区建设三个关键领域发力,全力投入到这场与旱情的较量中,为全省粮食丰收筑牢坚实基础。
深挖大水网潜能,
筑牢抗旱水源“保障线”
水是农业的命脉,保障水源供应至关重要。我省依托全省大水网骨干工程,精心谋划、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发挥其引调水能力,为抗旱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日前,我省召开的抗旱工作视频调度会明确要求:汾河水库等骨干工程全力开闸,166处大中型灌区满负荷运转,井灌区机井单位实现24小时抽水。决策背后,是山西大水网工程的坚实支撑——这条串联河流、水库与灌区的“水神经”,正通过信息化监测系统实时调配每一方水源。
4月10日,记者走进祁县梨苑灌区,在设备间,工人们正忙着检修泵站。梨苑灌区依托祁县古县镇酥梨基地提水灌溉工程而建,通过提供灌溉地表水源,置换超采区地下水。灌区的建成解决了当地灌溉水源不足、地下水超采的问题,打破了果农灌溉难的困局。
昌源河水利服务中心主任赵继刚介绍:“梨苑灌区的地表水源为子洪水库及山西大水网东山供水工程分配祁县的农业灌溉水量,用地表水灌溉好处多,土地不会板结,梨的品质和品相好,口感香甜酥脆,果农特别喜欢。”
与此同时,重点水库也在发挥着抗旱“压舱石”作用。在娄烦县汾河水库,水库运行与水务管理中心主任李泽平介绍:“目前,我们24小时驻守值班,加大了汾河生态与农业灌溉下泄流量,全力保障春浇供水。”据了解,汾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农业灌溉、工业及城市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发电、旅游、养殖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激活灌区主引擎,
撑起粮食增产“保护伞”
灌区是农业灌溉的主要阵地,在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我省聚焦灌区灌溉,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灌区设施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率,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跟随着一路盛开的梨花,记者来到了祁县河湾村。村民罗善章正在春浇,他指着眼前的3亩地说:“我这地用的是昌源河灌区的水,1个小时就浇完了,以前得3个多小时,费时不说,价格还贵。”
赵继刚告诉记者:“昌源河灌区是我省唯一中型灌区的试点单位,其主要引水枢纽是昌源河泄洪闸,该闸担负着上游子洪水库及区间洪水的排洪与下游灌区12.9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为昭馀、古县、东观、贾令4个乡镇45个受益村的农业灌溉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抗旱保春浇的关键时期,昌源河灌区管理部门还加强了与农民的沟通协作,建立了用水协调机制。通过提前发布灌溉信息,合理安排灌溉顺序,确保每一块农田都能及时得到灌溉。祁县河龙湾村用水协会负责人说:“我最近主要负责协调村民用水,维护好各大水渠,我们村2000多亩地,大概一个星期就浇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