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罗剑魁颇为感慨:“现在浇地都是自动化,又快又高效,产量也提高了,我们村的玉米以前亩产是750公斤,现在亩产能达到900公斤,增加了150公斤。”
为做好大中型灌区服务农业灌溉供水保障工作,我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春浇工作,充分挖掘省级水网骨干工程调水潜力,发挥大中型灌区主力军作用,加强管理调度,优化灌溉计划,科学配置用水,多措并举护航春浇灌溉,为农业生产稳定与丰收筑牢根基。截至4月14日,全省已有128处大中型灌区开启春灌供水,春灌累计上水约4.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19.7万亩。其中,冬小麦灌溉用水量约2.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约250万亩。
奏响“数字”新乐章,
绘就现代化灌区新蓝图
现代化灌区建设是提升农业灌溉保障能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长远之计。我省以抗旱保春浇为契机,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努力提高灌区的现代化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大灌区数字化升级成效显著,手机APP一点,就能打开远在几十公里外的泄洪闸。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汾东分公司经理李国元指着汾河二坝东干渠五号闸说:“这是测控一体化闸门,它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能远程操控,非常方便。”
近年来,汾河灌区大力推进智慧灌区建设,对灌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让灌溉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智慧水务中心副主任段树强介绍:“通过信息化项目建设,调度中心能够接收灌区的所有监测、监控等多元数据,并以可视化图表形式进行展示,为综合分析与调度指挥决策提供依据,满足工程安全管理需求,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供水期间人工巡察强度。”
在山西,通过智慧数字化管理提升灌溉效能的并非只有汾河灌区,还有大禹渡灌区、尊村灌区、昌源河灌区……
大禹渡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全国首批数字孪生建设试点灌区,为我省唯一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该灌区坚持科学灌溉、精准计量,利用灌区GIS一张图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灌溉时间精准、计量精准;
尊村灌区目前已完成数字孪生4大引擎、数据底板、知识库、7个水利专题模型及2个智能识别模型建设,实现各级泵站、节制闸提前获悉渠道水流情况,便于及时、精准地进行调水;
昌源河灌区是我省唯一中型灌区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工作试点单位,去年年底在决策旱情预警、作物灌溉需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实现了灌区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
从大水网的宏观调度,到灌区末梢的智能滴灌,山西正以科技创新为笔,饱蘸数字化发展理念浓墨,精心绘就现代化农业新蓝图!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