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乡村看特优农业”系列报道之七娄烦县南岔村:“薯”产业铺就致富路
尤同义正在加紧维护检修农机具。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3月21日一大早,走进娄烦县天池店乡南岔村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61岁的尤同义正在加紧对十几台农机具进行维护检修,以确保农机具在春耕生产中高效利用不误农时,为春耕生产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随后记者跟随着尤同义一路来到了田间地头,眼前是一幅春忙备耕画卷,尤同义边走边介绍:“当前村里的老百姓正在修复田间道路、清理田间地头、开展农资物资尤其是农家肥的储备。”近年来,南岔村在马铃薯种植大户尤同义的带领下,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发展马铃薯原种繁育,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持续增收致富,蹚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白手起家谋发展
尤同义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也是一个与土地相伴30年的草根农民,他的创业故事和贫穷、艰苦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他自小家贫,记忆里有许多饿肚子的旧事。他高中毕业后去邯郸一家矿务局工作两年,千篇一律的工作内容没有让他看到任何发展的希望,他毅然选择了返回家乡,选择了能生产粮食的这片故土。从1亩到6亩再到70亩,他把自家的地和邻家的地连片;从种桃树、梨树、苹果树再到核桃树;从调换到承包,尤同义的种地事业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于是,他放大了胆子,也加快了步子,从2010年承包全村360亩耕地起开始规模种植,到现在每年种植马铃薯800亩,并带动全乡打造了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
联农带农促增收
从2016年开始,尤同义用自己多年来所学的实用技术,率先开展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村的方式,发展规模化马铃薯有机旱作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娄烦山药蛋”地域品牌。2016年至2022年,他引进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等品种,在全乡带动513户农户种植马铃薯,带动从业人员1200余人,人均收入达3600元以上。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他为农户制定种植方案,签订种植合同,组织所有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他还将全县其他合作社的基地全部纳入核心基地,采取“合作社+核心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进行滚动发展。尤同义不仅带领大家学习种植技术,还为村民打开销路,他注册的网店每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可销售出300万斤富硒土豆,2021年更是让土豆走出中国,卖到了东南亚。他让乡亲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效益。“跟着同义种山药蛋,年年能增收,户户可致富。”南岔村村民张守宽笑着说道。
“一个人富并不是真正的富,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正富裕,村里老百姓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很不容易,只要我干得动,我就要永远为身边人做点事情。”这是尤同义经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引领和带动下,“娄烦山药蛋”声誉鹊起,逐渐打响了知名度。2018年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同年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2019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太原市区域公共品牌。
抱团发展共振兴
2022年,南岔村和周边孔河沟村抱团发展,借助“娄烦山药蛋”品牌优势,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按照“连片实施、产业带动”和“项目到村、效益到户”的原则种植马铃薯近4000亩,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户均增收16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双赢目标。
“我们村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不离乡搞种植养殖,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南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旭刚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激励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锐意进取,努力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南岔村将因地制宜,依托马铃薯产业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未来的南岔村将充满希望,农业现代化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记者周皓通讯员苏君文/摄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