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什么?剪纸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产生和流传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常常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玻璃上来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

王振华,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优秀传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剪纸艺委会副主任委员、太原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太原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太原市民间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万柏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在剪纸艺术中,肖像剪纸可以说是剪纸艺术形式表现的最高境界。太原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王振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肖像剪纸,将阴刻与阳刻相结合,在不失剪纸特点的情况下,将工笔画的优点揉合进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作品构思巧妙,手法细腻,刀法流畅,布局合理,阴阳交错,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将人物形象用剪纸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把剪刀,一张对折的红纸,在观察了人物几秒钟后,开始下刀,不时抬头瞄一眼,手中“飞剪走纸”不停,五分钟后,一张形似、神更似的肖像剪纸出炉,原本平平无奇的红纸片瞬间变成了一幅灵动传神、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的肖像剪纸艺术品。这看似简单的指尖功夫,实则需要高超的审美、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洞察力,以及把握剪刀的娴熟技巧和分寸尺度。

王振华的剪纸艺术创作之路,始于他对古典文学和书画的热爱。他利用红纸,通过裁剪、拼接等方式,创造了出奇的艺术效果,让他在板报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由此开启了他的剪纸艺术创作之路。28岁时,他用心血和汗水,以坚强的毅力和灵巧的双手,精雕细刻每个人物、花草和山石,历时两年,将723页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剪纸连环画》里400多个人物用剪纸的形式神态毕现。这种精细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的热爱,使他的作品既生动又充满活力。2007年王振华正式“进军”现场肖像剪纸,边学习边实践,那时王振华只能剪人物的侧影。2012年,王振华在参加有“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称号的河北蔚县举行的全国剪纸博览会,了解到现场剪人物肖像的侧脸可以,但剪正脸难度是非常大的。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喜欢剪纸就要把它做精,王振华暗下决心,凭着扎实的基础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天赋兑现,勤学苦练后最终学成。他从最初六分像到九分像,从形似到神似,从最初剪一个十几分钟到现在的五分钟,王振华用了十年时间。

作为太原市剪纸非遗传承人,王振华为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创新,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自2001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出访德、法两国进行文化交流,并举办个人作品展。迄今为止,王振华走过了20多个国家,身体力行积极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精湛的剪纸技艺赢得外宾和在外华人的广泛好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王振华的剪纸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他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他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王振华耕耘在剪纸艺术沃野三十多年,创作出无数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剪出的图案惟妙惟俏,每幅作品都生动形象,将人物的特质、心理和生活环境融入剪纸之中。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充满了魅力和深度。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有现代艺术的创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独树一帜。王振华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借古开今的新境界,逐步成长为三晋剪纸传统文化的代言人,让十大国粹之一的剪纸艺术被更多人所熟知,使得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部分作品展示
图片来源: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