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这里换取通关文牒”“请入关”……夜幕降临,雄奇秀美的娘子关流光溢彩,游客们随着演员装扮的来往客商、进京考生等在守关将士的“盘查”下,沿着千年古道进入“京畿藩屏”娘子关。近日,在阳泉市举办的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期间,与会嘉宾沉浸式体验了“寻山觅水遇见平定”娘子关主题夜游活动,体验将士们戍关守隘和百姓生活,切身感受阳泉厚重的历史文化。
阳泉,古称“漾泉”,位于山西省中东部,自古是“燕赵秦蜀往来之道”,是三晋门户、晋冀要衡。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忠义文化、书院文化、关隘文化、工矿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科幻文化在阳泉大地上融汇互补。“举全市之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阳泉’品牌,在景区提质升级、旅游业态创新、文旅产品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高水平策划一系列有内容、有内涵、有意义、有品位的主题活动,讲好阳泉故事,展示阳泉形象。”阳泉市副市长李君在全市文化旅游工作部署会上说。
打造长城新体验讲好长城故事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古时因形势险要、兵家必争,唐朝平阳公主红颜统兵、镇守关隘让世人熟知;如今,因家家清波临灶、户户枕水而居,雄关古道、北域水乡的独特风貌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平定县娘子关景区在发展“夜游经济”上持续发力,系列主题活动为游客提供看表演、赏民俗、品美食、游古街、观灯展等文旅产品,丰富着游客的体验。
娘子关主题夜游活动从入城开始就让穿越了时空,进入关城,更是一番市井生活图,唱戏声、叫好声、吆喝声……再现古关城热闹景象。宿将楼北侧关帝庙的水镜台上,晋剧《关公》正在精彩上演;街巷两边,国家级非遗项目平定砂器匠人在制作砂器,店小二热情招揽路人品尝砂锅美食;省级非遗张大红糖核桃仁月饼现做现卖,平定传统布艺小老虎如守关将士一样威风凛凛……非遗项目的生动演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非遗从生活中来,如今要更好地融入生活。在关城街,住着40多户守关将士的后代人家。游客分坐街两边沉浸式体验邻里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感受他们对娘子关的情感。东城门外,城楼之上,老艺人唱起了铿锵的平定武迓鼓,沧桑的旋律与孩童唱响的《长城谣》,激发起人们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豪迈之情。
景区负责人王永谊介绍说,通过光影与自然景观融合、情景剧表演,营造了长城奇幻夜景,展示长城文化、太行山水及晋东民俗等文化元素,让嘉宾真正融入进来。
近年来,阳泉市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旅融合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批批文旅融合项目为带给游客全新体验,更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游览的人流走进娘子关村。村中大小泉眼100多处,泉水穿庭过户,村民在自家门口制作特色“压饼”,游客临水而坐品茶、听曲、看表演,沉浸式体验“水上人家”的烟火气息。
据介绍,娘子关村有2000多人,从事旅游产业的有一半。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村民帅忠成说:“这些年,来娘子关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家民宿一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阳泉市委常委、平定县委书记李明介绍,将从夜游、夜演、夜市等多个角度入手,发展“夜游经济”,解锁新业态,升腾景区的“烟火气”,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阳泉市17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93.28万人次,同比增长489.09%;收入3948.45万元,同比增长265.8%。
“旅游+”“+旅游”丰富文旅业态
近年来,阳泉市依托长城、太行、古村、工矿、生态、红色等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着力构建现代化、多元化、特色化文旅产品体系,全面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8月15日—20日,阳泉市举办了首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科幻美术作品大赛、主题对话会、科幻图书展、科幻电影展映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与游客参加。
阳泉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故乡,是《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作品的诞生地。活动期间,当你走进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会被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科幻美术作品所吸引。据介绍,科幻美术作品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1728幅、科幻文学作品大赛有465篇作品参赛。
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邢利民表示,这是一次科幻、文学、艺术大联合的盛会,从多种角度、多种形式,让大家领略科幻的魔力、文学的魅力和文艺的绚丽。
阳泉正在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借特色优势打造“科幻之城”新名片。
平定砂器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立足资源优势,平定县打造了砂淘街,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砂淘街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游客们有的在欣赏作品,有的跟着匠人们学习制作,感受砂陶的魅力。据工作人员张嘉介绍,目前砂淘街吸引了30余家砂陶企业、150余名专业艺人入驻,现已成为游客体验、学生研学的基地。“我们将继续通过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举措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让文创产品成为全市文旅产业的盈利点。”他说。
固关冰雪节、娘子关河灯节、下董寨跑马节……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旅活动,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一年一度的娘子关河灯节是当地传统节庆活动,每逢农历六月初六,老百姓便通过看大戏、糊河灯、放河灯等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娘子关景区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推出音乐会、国风表演、书画展览等,为游客带来新的体验。
在距离娘子关村不远的下董寨村,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惊险刺激的跑马排和热烈喧闹的社火,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跑马排”是当时驻扎娘子关的唐军信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逐步演变成一种民俗的娱乐活动。
“这些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超过一万人次。”下董寨村党支部书记袁玉祥说。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前村民主要是务农,现在可以从事旅游工作,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年收入。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村里,在家门口找到了营生。
据介绍,平定县还推动“太行人家”“长城人家”“水上人家”精品民宿建设,带动发展古村探古、大院体验、乡土游乐、农事节庆、文化体验等多业态融合,进一步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提升文旅供给质量,做强特色文旅品牌
旅发大会期间,“印象长城”主题文化交流展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泉·美术馆开展。100余件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聚焦长城地域特色、历史故事等,生动展现了长城两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彰显了长城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
阳泉是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阳泉市水泵厂见证了阳泉城市发展进程,留存了阳泉工业文明的印记。2020年8月,阳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区建设,让工业遗产发挥新的价值。文化园在设计上保留、延续老建筑的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打造红色记忆、城市记忆、工业记忆等场景,向游客讲述山西情怀和煤城故事。
在园区的城市记忆主题馆内,摆放着大型镗床、车床、水泵,厂房顶部的天车还依原样保留;还原了阳泉饭店、东风剧场、交电大楼、兴隆百货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工厂大院、“筒子楼”等进行了实景复原,再现旧时街景街貌;81名全国劳模的事迹,展现劳模风采;几十位中老年人正在合唱《年轻的朋友再相会》,轻快的旋律,仿佛又将人们带回了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站在一旁跟着唱起了,唤起了人们的情感记忆。
园区还经常举办歌舞表演、老电影展播、流行音乐会等,吸引了大量餐饮店及游乐项目入驻。推出沉浸式体验与研学游,吸引了各大院校的学生来此交流;“泉·美术馆”开馆一周就接待近千人次参观,工人大礼堂采用“剧团+剧场”新模式,承接多项省内外文化赛事和文艺表演活动。截至目前,“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共接待游客10.5万余人次。
2022年3月,“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成功入选《山西省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下一步,阳泉市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功能齐全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经济载体,积极打造城市文旅地标,真正叫响阳泉工业主题文化旅游品牌。
阳泉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是“中共创建第一城”,红24军诞生、百团大战主战场、七亘大捷发生地等,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阳泉深入实施红色领航战略,今年,阳泉市将持续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百团大战红色主题公园、开发推出“十佳红色旅游线路”、培育塑造“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红色+工业”旅游产业集聚区、推进七亘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等,引吸更多省内外游客走进阳泉,听红色故事,看红色演出,游红色景点,追忆红色光辉,缅怀革命先烈。
阳泉市以举办首届文旅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快形成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辐射作用大的文旅产业集群,精心推出更多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打造文化底蕴厚重、地方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旅游报》王文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