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不仅是大众提升素养的场所,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在周末和假期的“第二课堂”。晋博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博物馆”,这里除了记录历史,展陈文物之外,对于文物的保养、研究、鉴别、修复、征集等方面的工作都要涉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大众眼前,看到的是文物、是历史,更是作为山西人的自豪感,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是很多文博人的不懈努力——山西博物院人用形成品牌效应的一个个科研成果,保护着这片黄土地上的珍贵遗存。
对于山西博物院来说,展厅里展示的不仅仅是静态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要讲出文物背后的故事,要让公众明白文物所承载的那一段历史。博物院积极打造知识图谱,连接大众,让大众易于接受文化成果信息。另外,通过举办一些展览、临展,或者基础陈列,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让百姓“把博物馆带回家”。
如今的山西博物院,紧跟移动互联技术、智能终端进化等技术的迅速迭代,顺应元宇宙概念热潮的兴起,NFT理念的推广应用,发挥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的作用。在博物院一层展厅内,环绕着很多数字触屏,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迅速掌握心仪的文物信息,便捷且高效。同样,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内,在数字互动游戏中欣赏青铜艺术、学习青铜知识,最受公众欢迎,吸引了年轻群体观展。
徜徉在山西博物院里,大家久久不愿离去。文创品专区,已成为很多人参观完后必打卡的地方。展柜里的青铜鸮卣,已经化身为钥匙扣、小夜灯等;鸟尊造型的首饰和丝巾,也成为女士们的心头好……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实现了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
山西博物院秉承“博物艺术生活”的理念,以“晋魂”主题及临时展览资源为设计元素,潜心研发一系列集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及实用性为特色的文创产品,目前已达到1500余种,数字藏品往往一上线,就被“秒杀”,让博物院的文化传播和公益性文化的服务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如今,在很多直播平台上,你也能寻找到晋博文创品的身影。
在这里,人们不断地感知历史,不断地汲取知识。山西博物院犹如一所大学校,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
潞城区文博馆:把光荣历史讲给更多人听
近年来,博物馆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重要印记。潞城区文博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红色资源,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专题展,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吸引着一批批游客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
讲好潞城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一直是潞城文博人的追求。潞城区文博馆于2021年8月对外开放,位于府前广场文庙内。其建筑本身就是一处保存较好的金代建筑,加之内部展陈的丰富文物展品,两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近两年,潞城区文博馆先后举办了“熏陶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特色活动;“时光千年盛世华诞”岩彩壁画展;“潞子文明”出土文物展等一系列活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博馆还精心组织了少年儿童触摸历史主题活动,孩子们读古文、行古礼、观文物、听故事……更有脱胎于传统榫卯结构的创意文创,让孩子们在一榫一卯间了解了中国古建奥妙。自文博馆对外开放以来,共有5万余名市民及师生前来参观学习,感受悠久灿烂的潞子文明。
筑牢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在店上镇北村,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纪念馆内的参观者总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