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壁画看中国,中国壁画看山西。因众多原因,世人皆知敦煌壁画,却不知山西壁画,山西壁画同样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傲绝孤峰。
如果说敦煌壁画是佛教的专属“明信片”,那山西壁画就是漫天神佛的集大成者。这里不仅有佛教壁画,也有道教和儒教题材壁画,到了明清还有各种各样自创的乡土神仙,风俗人间,好不热闹,仿佛一套看不尽的百科宝典。
张放——大鸣堂壁画第四代非遗传承人,现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协工笔花鸟艺委会理事、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协会理事、黄河印社社长、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
2020年12月荣获由太原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晋阳工匠”荣誉称号;2021年9月荣获由山西省政府主办的山西省第二届工美博览会“太行杯”银奖;2021年10月荣获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大连国际文博会“中艺杯”铜奖;2021年12月荣获由太原市政府颁发的“太原市工美大师”荣誉称号;2022年11月荣获由太原市妇联主办的第二届“妇乐坊”工美展特邀作品奖。
弱冠之年负笈游学虚怀若谷采众长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存古代壁画达27000平方米之多,其绘制技艺之精、内涵之深、题材之丰富、特色之鲜明,令人惊叹。山西古代壁画,从南到北绵延千里,现存的数量居全国之冠,更弥足珍贵的是涵盖了从汉代、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辽金元直到明清各个朝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风格,山西壁画以其完整多样、典型独特、制作宏伟、自主创新且自成一体,高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壁画的发展进程。
张放出身于艺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熏陶出他独特的思维和眼界。从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20多岁开始,理论知识储备完成的他开始了四方游学之路,南起芮城永乐宫、稷山青龙寺、洪洞广胜寺,北至灵丘觉山寺、五台县公主寺、繁峙岩山寺……这些山西壁画的代表作前不止一次地留下他驻足、观摩、研学的身影。
回忆起那段时光,张放说,当时,被气势磅礴、制作精良的壁画作品震撼了,经常在壁画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学习感悟中国传统壁画中的艺术技法及精神内涵。
学有所成后,他先后参与了太原和大同等地部分寺观壁画的复制和绘制工作。
不惑之年开坛讲学三晋文化续传承
“壁画是画在墙壁上的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是最早的壁画……”6月27日,在太原市杏花岭非遗传习基地,张放正在为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团队就山西寺观壁画进行讲解。
在张放的工作室,随处可见完成和未完成的“泥底壁画”:菩萨庄严,真人仙风道骨,行云流淌,翠柏长青……一幅幅壁画构图疏密得当,人物形态逼真,色彩古朴典雅,笔墨达意传神。如此这般,不知要历经多少个日夜,多少次的往复,才能成为“壁上神明”。
壁画通常篇幅巨大,作画过程复杂。制作泥底、勾勒墨线、重彩填色每一环节都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力与细致。看似简单的泥底制作,却是极为关键的步骤。首先要涂抹粗泥层,接着是上细泥层然后反复压实泥底,最后刷白灰层,待阴干后方可使用,为了增强壁画的艺术性,张放在传统沥粉、贴金的基础上,又自创镶嵌技法,即把玛瑙等宝石镶嵌到壁画上,使画面更具质感和层次感,作品表现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