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财政已编制5张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安排806.7亿元资金支持我省转型发展、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战略任务。安排40亿元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基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奖励等,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25亿元,加快改造提升,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稳投资促消费,财政调控作用至关重要。2024年,省财政将完善财政性资金竞争存放指标体系,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大事要事”。借助各种基金、开发性低息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工具,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流向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落实好国家及我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消费补助、消费信贷、门票优惠、企业奖补等扩大消费政策,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为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省级财政将筹集资金102亿元,支持全省建设10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0个以上村实现提档升级。安排资金1.9亿元,对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的市县进行奖补。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定实施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财政亩均投入标准,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省级统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资金50.5亿元,全力保障工程项目实施。扎实推进吕梁山山水工程建设,支持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完善重点生态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省财政推动设立山西省艺术基金,支持打造文艺精品。安排奖励资金3.45亿元,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及重大文旅康养项目建设。安排专项资金3.16亿元,加大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倾力保障改善民生
进一步织密保障之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花好政府钱袋,鼓起百姓口袋,丰盈的财政收入,必然会增进广大人民的福祉。
常国华说,全省财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只增不减。2023年民生支出5001.7亿元,占到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增长7.2%。2024年民生支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省财政将坚决落实“四个不摘”“一个不变”要求,切实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2024年安排省级衔接资金投入超过32亿元。省级继续安排10.22亿元,支持脱贫人口增收若干政策落地落实。在中央安排3.8亿元基础上,省级配套安排1.14亿元,支持760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省财政继续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大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支持国有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稳定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就业、提高收入作用。
在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方面,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全力支持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人均89元提高至94元,推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28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6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增加30元。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低保和困难家庭保障扶持措施,探索建立“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安排足额资金支持办好15件民生实事。同时,强化民生资金监管,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相衔接的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确保财政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
常国华说,新征程上,全省财政部门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主动牵头承担关键性、长远性政策制定,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同时,勇于自我革命,纵深推进财政部门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马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