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窟大佛前游人如织。
文物修复人员对石窟顶部进行修复。
文物修复人员正在修复佛像。云冈石窟景区供图
十里河畔,武周山下;千年云冈,古佛肃穆。
5月7日,记者来到云冈石窟,AI互动、智慧游览、文创爆款……历史与现代碰撞,数字与文化交融,历经千余年的历史沉淀,如今的云冈石窟更加璀璨夺目。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我省勇担文化资源大省使命,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粒沙、一阵风,尽显北魏风流,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云冈人的守护。五年来,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持续向好。借助文物保护领域尖端科技手段,云冈石窟现存的45个主要洞窟以及5.9万余尊大小造像目前已实现80%的洞窟全数字化保全,已建成的“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是国内文博系统首家基于文物数字资源的先进运算与数据储存中心。“择一事终一生,我们将保护好传承好云冈石窟的每一尊佛像和每一幅壁画,让千年石窟在新时代焕发永恒光彩!”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说。
五年来,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硕果累累:“数据资源汇聚融合赋能文物保护利用——以云冈石窟为例”项目先后荣获“数据要素X”大赛山西分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文化旅游赛道一等奖;“云冈石窟数字保护传承”案例入选2024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优秀案例;以云冈研究院为登记主体的“云冈石窟第13窟石窟本体三维模型数据集”获山西省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走进云冈研究院,一本本著作诉说着云冈学建设的点滴。2021年出版《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2023年出版《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2024年编写《山西国保古建筑档案·观音堂卷》,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被中宣部授予中国出版图书政府奖、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五年来,集宗教、考古、美术、音乐、舞蹈、建筑、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及维修保护等诸多学科在内的综合性学科云冈学体系渐丰,在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云冈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云冈研究院发表论文192篇;成功申报科研课题58项,其中国家重大社科项目及国家部委课题6项;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合作建成云冈学智库平台;与山西大学联合建设“云出云冈——云冈学文献知识库”……“未来,我们将奋力把云冈学打造为云冈石窟的一张闪耀名片,让云冈学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