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手机,“文心绘境——运城博物馆藏明清书画作品展”便以高清数字影像,将山水花鸟铺展在屏幕;滑动鼠标,“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借助VR设备,让童衣上的牡丹、蝴蝶纹样一一浮现在观众眼前……线上打造的数字博物馆让市民与游客足不出户即可穿越远古、对话未来。
此外,运城博物馆通过策划博物馆研学、遗址寻访等百余场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开设非遗集市,现场演绎制作,让游客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馆企合作,富有巧思的700种文创产品,成为“把运城带回家”的新城市特产。
自2024年5月至今,运城博物馆已接待观众108.9万人次,开展讲解接待2500余场。匠心独运的展览、生动有趣的讲解、巧思设计的文创,将运城深厚的历史底蕴编织成动人心弦的故事,让观众在这里体悟历史、读懂运城。
仰韶时期的石雕蚕蛹古雅灵动,夏代铜刀布满铜绿……近期,运城博物馆举办“寻根——运城最新考古成果展”,来自30余处重要遗址的200余件出土文物,串联起完整的文化序列,以全景视角诠释了运城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两年来,运城文物工作者围绕“考古中国”等重大研究课题,开展主动考古发掘7项,配合考古前置任务完成近80项发掘,项目数量及发掘面积在全省名列前茅。
芮城县坡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仰韶中期环壕,为探索该区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案例;绛县西吴壁夏商冶铜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中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间冶炼环节的空白……来自国家博物馆、省考古研究院、吉林大学以及运城的考古工作者们躬身泥土,用一件件出土文物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坚实考古证据。
在深耕历史文化挖掘的同时,运城更以创新实践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去年10月,公众考古活动再度启幕;今年“五一”,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结合文物特色推动文创产品转化落地……这些实践以亲民的“柔性”表达,让文物走出典籍与展柜,以真实可感的模样融入群众生活。
(周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