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带动文旅产业蒸蒸日上
开展品牌创建固本工程,做强忻州文旅品牌。出台2023年全市龙头景区“1+4”梯次打造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新评定3A级旅游景区7家、2A级旅游景区4家,实现A级以上景区县域全覆盖。偏关县乾坤湾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有效推动服务质量层级跃升。在市内打造“相约忻州”系列活动;赴全国6个重点城市举办宣传推介活动;协助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东方甄选”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雁门关景区开展旅游线路推介和带货直播。推荐偏关县乾坤湾村、静乐县程子坪村、繁峙县伯强村、原平市西庄村、五台县跑泉厂村、神池县荣庄子村申报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定襄县农耕体验之旅入选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激发传统文化魅力。17个非遗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项。申请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资金177万元;申请省级非遗项目保护资金48.1万元。大力开展非遗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忻州非遗影响力。组织“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直播6场;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3次。组织全市典型非遗项目赴杭州、重庆等地参加文旅宣传活动,让忻州非遗项目逐步走向全国。持续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文保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争取国拨经费4526万元,省拨经费708.7万元,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34项。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全面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落实资金2949.19万元,保护项目22个。启动第三批市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建成市、县两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对国、省保两线范围内远程监控。
坚持创新引领文化事业全面开花
开展消费潜能释放工程,促进文旅融合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文旅项目落地,积极带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印发《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项目实施方案》。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开复工35个,新建9个,续建26个,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省级重点工程项目4个,包括云中河温泉康养旅游项目、五台山台怀古街建设项目、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项目、忻州长城博物馆(园)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1亿元。大力推动康养和工美事业,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制定文旅康养集聚区工作推进机制,推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忻府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云中河景区、忻州古城被评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并获得省级文旅康养专项奖补资金2000万元。定襄晟龙木雕、繁峙晋绣坊、五台山金石雕刻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6个。举办了第四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暨第八届中国(山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和首届忻州文创设计大赛,累计参观人数达10万人次,交易额达1400余万元。
开展广播电视提质工程,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可管可控。开展打击非法安装、销售、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平台建设完成,将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播出的节目(包括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调频广播)信号纳入技术质量监测,以智慧化手段赋能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市、县两级体系进一步完善。